【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晨陽】美國“杜魯門”號核動力航母12日在埃及港口附近與一艘散裝貨輪罕見相撞,目前正趕往就近的港口維修。美國“福克斯”新聞網15日稱,美國海軍發布的最新照片顯示,這艘美國航母外部可見明顯的損傷,但具體情況還不清楚,“幸運的是核動力裝置沒有受到影響”。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表示,該航母是當前美國海軍在紅海航道的關鍵護航力量,如果因為這次意外事故而被迫維修,很可能會影響美國海軍的全球部署計劃。
美航母損傷到底有多大?
美國《星條旗報》介紹稱,根據美國海軍第六艦隊的通報,12日深夜在埃及塞得港附近的地中海水域,“杜魯門”號與一艘名為“貝西克塔斯-M”號的貨輪相撞。當時美國航母正在排隊等待通過蘇伊士運河,而排水量達5.3萬噸的散裝貨輪則是剛通過蘇伊士運河后準備駛向羅馬尼亞。
美國海軍“杜魯門”號航母在碰撞事故中多處受損。
美國海軍在事故發生后快速通報稱,航母水線以上部位出現破損,但核動力裝置安全,沒有進水,艦上沒有人員傷亡,搭載的戰斗機也未受到損傷。“福克斯”網站15日稱,美國海軍陸續發布的照片顯示,該航母右舷升降機后部的舷臺有明顯撞擊痕跡,右舷靠近船尾的地方有一道撕裂,沿著船舷的一根管道似乎也受到了嚴重損壞。美國海軍學會網站稱,這些只是航母受損情況的一部分,但“其他部分的受損情況相對更輕一些”。
美國海軍沒有詳細說明具體的受損情況。美國海軍學會網站透露,目前“杜魯門”號航母位于地中海東部,并計劃進入港口,以便檢查團隊評估該艦所需的維修。尚不清楚維修需要多長時間,但五角大樓官員表示,這次維修的目標是讓“杜魯門”號盡快恢復部署。
至于具體的碰撞事故原因,目前還處于調查之中。美國“動力”網站分析稱,社交媒體流傳的照片顯示,“貝西克塔斯-M”號貨輪的船頭受損,包括系泊纜繩卷軸被切斷,前右舷艙口圍板受損。“通常而言,美國航母應該處于護航艦艇的嚴密保護中,但出事時的情況比較特殊——當時航母正在準備通過蘇伊士運河,按照要求必須以單列縱隊排隊。”《星條旗報》引用美國航運專家薩爾·梅爾科利亞諾的分析稱,事發地點位于蘇伊士運河北部出口的繁忙錨地,到處都是油輪和貨船。美國海軍第六艦隊發言人蒂莫西·戈爾曼中校拒絕透露美國航母是否開啟了用于避免海上碰撞的定位裝置,并稱“現在對碰撞情況發表評論還為時過早”。
紅海或出現短暫“航母空窗期”
“福克斯”網站提到,事發前“杜魯門”號航母以及護航的“杰森·鄧納姆”號驅逐艦結束了在地中海的短暫休整后,正計劃重返紅海繼續執行針對也門胡塞武裝的護航行動。
美國海軍此前宣稱,2023年10月新一輪巴以沖突開始后,美國海軍在紅海與也門胡塞武裝爆發了“二戰以后最高烈度海空作戰”,迫使五角大樓從全球抽調多艘美國航母輪流參戰。去年12月,美國中央司令部發布的聲明稱,“為了確保安全和穩定”,“杜魯門”號航母打擊群已經部署到中央司令部的責任區,包括“杜魯門”號航母、“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葛底斯堡”號、“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斯托特”號和“杰森·鄧納姆”號。在部署期間,胡塞武裝宣稱多次向該航母發動攻擊,倉促之間“葛底斯堡”號巡洋艦還誤將從“杜魯門”號上起飛的一架“超級大黃蜂”戰斗機擊落。美國海軍承認,“杜魯門”號航母打擊群是“在二戰以來美國海軍最緊張的持續戰斗活動時期開展行動”。
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表示,目前還不清楚“杜魯門”號航母的受損情況,如果損傷不大的話,可能會在港口短暫維修就再度出海繼續作戰部署,等待完成此輪部署后再回到母港大修。但如果評估認為升降機等關鍵部位存在損傷、影響到航母的整體作戰能力的話,考慮到該航母目前仍處于與胡塞武裝的持續作戰狀態,它就很可能中斷部署,率先返回基地修復。專家表示,無論它是在就近港口短暫維修還是返回基地大修,美國航母的全球部署計劃都會產生連鎖反應。近年來美國航母狀態普遍不佳,再加上全球部署帶來的超強度使用,導致實際可用的航母數量捉襟見肘,甚至在五角大樓最重視的西太平洋方向也多次出現“航母空窗期”。
根據美國海軍學會網站的數據,目前美國現役11艘航母中,僅有4艘處于可部署狀態:位于日本的“華盛頓”號、位于南海的“卡爾·文森”號、位于中東地區的“杜魯門”號以及美國本土的“尼米茲”號。按照美國海軍原先的計劃,“杜魯門”號應該在中東地區繼續部署至少4個月,在此期間老邁的“尼米茲”號將在完成一系列訓練任務和海外聯合演習后,再前往中東接替“杜魯門”號。而如今“杜魯門”號意外受損,意味著紅海海域將出現短暫的美國航母“空窗期”,倘若需要“尼米茲”號提前趕來中東,美國海軍的全球部署計劃也將被打亂。
其中升降機后部舷臺受損處特寫。
應有值班人員持續監視
《星條旗報》承認,航母撞船事故相當罕見,上一次美國海軍發生類似情況還得追溯到2004年7月,當時正在波斯灣部署的“肯尼迪”號航母在夜間與一艘帆船相撞。美國網民在社交媒體上對于“杜魯門”號航母與貨輪的碰撞事故批評不斷,“允許民用船只如此靠近美國航母,本身就已經非常危險”。
專家表示,從兩船碰撞受損部位判斷,更可能是貨輪撞上了美國航母。但美國航母配備有完整的對海監視雷達,特別是在過往船只頻繁的海域,應該有多名值班人員持續監視。因此當貨輪靠近到一定范圍時,美國航母就應發出警報并有機會采取應對措施。但近年來美國海軍艦艇多次出現的撞船事故顯示,美國海軍艦員的相關訓練嚴重不足,甚至出現失職現象。例如2017年6月,美國海軍“菲茨杰拉德”號驅逐艦與菲律賓集裝箱貨輪相撞,造成7名美國水兵喪生;同年8月21日,另一艘“麥凱恩”號驅逐艦在新加坡附近海域與一艘商船相撞,造成10名水兵死亡,5人受傷。事后調查顯示,這兩起嚴重事故都是艦員沒有嚴格遵守規定的導航操作方法所致。因為同樣的原因,美國“康涅狄格”號核潛艇2021年在南海發生“海底撞山”,該艇多名指揮官被解職。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