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省政府新聞辦主持召開省政府新聞發布會,省生態環境廳發布2018年《安徽省環境狀況公報》。公報表明,去年,在全省經濟運行穩中有進、主要經濟指標位次前移的同時,全省生態環境質量大幅改善,多項指標達到近年來最好水平,人民群眾生態環境獲得感顯著提升,呈現出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相互促進的良好態勢。
大氣環境質量方面,2018年,全省細顆粒物(PM2.5)和可吸入顆粒物(PM10)平均濃度分別為49微克/立方米、76微克/立方米,分別同比下降12.5%和13.6%;優良天數比例71.0%,同比提高4.3個百分點,實現“兩下降一提高”。
水質狀況方面,全省地表水國家考核斷面水質優良比例為75.2%,同比提高3.5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為1.9%,同比下降0.9個百分點,均達到年度目標要求。全省監測的136條河流、37座湖泊水庫總體水質狀況為輕度污染。長江流域總體水質狀況為良好,淮河流域總體水質狀況為輕度污染,新安江流域總體水質狀況為優,巢湖流域全湖平均水質為Ⅴ類、中度污染、呈輕度富營養狀態。
去年,我省土壤污染防治穩步推進,城市聲環境質量總體穩定,輻射環境和生態環境質量整體良好。我省推廣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經驗,全省產生水污染賠付和生態補償金4.04億元、大氣補償資金6600余萬元,各地保護生態環境的內生動力顯著增強。
“去年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開局之年。我省堅持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奮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三大領域污染防治,扎實推進中央及省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持續保持環境監管執法高壓態勢。”省生態環境廳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將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強力推進“三大一強”專項攻堅行動,統籌推進污染防治七大標志性戰役,持續加大生態環境監管力度,全面構建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體系,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記者 夏勝為)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