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湖洼地紅綠相間的龍蝦、蓮藕,中部畈區成群結隊的朗德鵝、麻黃雞,南部崗嶺上郁郁蔥蔥的江淮果嶺……霍邱縣一直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傾力打造“生態友好型”產業扶貧模式。
該縣利用行蓄洪區水質優、地域廣的特點,成立稻蝦養殖合作社637個,發展稻田龍蝦22.3萬畝,引導1.4萬戶貧困戶發展龍蝦產業?!?/span>2018年我們村發展龍蝦養殖1.1萬畝,其中84戶貧困戶養殖龍蝦近1千畝,23戶貧困戶當年實現脫貧,畝均增收3000元左右”王截流鄉軍臺村支部書記陳家好說。
行蓄洪區水來成湖、水去成灘,對糧食生產非常不利,農民增收困難。近年來,該縣對農業結構進行調整,因地制宜引進了蓮藕種植。“我們在當地6個村一共流轉了近2萬畝土地種植蓮藕、芡實等適合當地的作物,通過務工、土地流轉等形式成功帶動700多戶貧困戶脫貧增收。 ”安徽徽蓮現代農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現場負責人劉全龍告訴筆者。
作為我省糧食生產大縣,霍邱堅持以綠色為引擎,驅動產業發展。因地制宜、因勢利導,通過區域劃分、合理布局,全縣86個貧困村均建有產業基地、有1項以上特色產業。 “2018年,我養了3批近4000只,每一只都能賺近20元,一年就賺了六七萬元。今年我計劃繼續再養3批,好日子就出在這鵝身上了?!被▓@鎮劉李村貧困戶劉讓兆笑著對筆者說。如今,霍邱縣已經成為全國鵝肥肝產量第一大縣。培育朗德鵝養殖加工企業80家、合作社16家、家庭農場58 個,全縣年養殖朗德鵝220萬只、加工鵝肥肝1700噸,年產值10億元,帶動1620戶貧困戶實現穩定脫貧。
綠色產業鋪筑脫貧之路?;羟窨h還培養了霍壽黑豬養殖、皖西白鵝養殖、麻黃雞養殖等一系列特色產業,把自然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全縣貧困人口從2014年的17.3萬減少至目前的3.8萬,貧困發生率由 2014年的 12.5%降至目前的2.7%,全縣86個貧困村全部出列。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