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文物局公布全省館藏一級文物名錄。名錄顯示,全省已通過國家文物局備案復核的館藏一級文物共有1672件/套。其中,安徽博物院館藏一級文物為649件,占全省館藏一級文物總數的38.8%。
根據名錄,安徽博物院、合肥市文物保護中心、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紀念館、渡江戰役紀念館(安徽名人館)、肥東縣博物館、肥西縣文物管理所、長豐縣文物管理所、巢湖市漢墓博物館、周瑜史料陳列館等位于合肥范圍內的文博單位共有館藏一級文物738件。
其中既包括戰國鑄客大鼎、唐壽州窯黑釉枕、宋金扣瑪瑙碗等古代文物,也有近代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名人遺物及史實資料,如1949年渡江戰役時期陳毅用501電話機、中華民國三十八年的船工立功證等。整體涵蓋書畫、瓷器、金銀器、錢幣等各類別。
被公眾視為“國寶”的一級文物,既受到觀眾矚目,也是我省各家博物館、紀念館重點推介的展品。這些一級文物蘊含著豐富而珍貴的歷史文化信息,是講述安徽故事、中國故事的最佳載體。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和《文物藏品定級標準》規定:歷史上各時代重要實物、藝術品、工藝美術品、文獻資料、手稿、圖書資料、代表性實物等可移動文物,分為珍貴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貴文物分為一級文物、二級文物、三級文物。具有特別重要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代表性文物為一級文物。
據悉,自2017年起,國家文物局為進一步夯實全國國有館藏一級文物管理基礎,規范館藏文物定級備案工作,持續組織開展國有館藏一級文物備案工作,重點對各地申請備案為一級的國有館藏文物是否符合一級文物定級標準進行復核。當前,1691家國有文物收藏單位的59541件/套一級文物通過復核并完成備案。
按照要求,今后,文物收藏單位須加強館藏一級文物信息整理研究、高清數據采集和展示利用,主動向社會公開館藏一級文物基礎信息,鼓勵逐步公開館藏一級文物影像數據、研究資料和數字化保護成果等,并提供館藏一級文物查詢、檢索等服務。
作為我省館藏一級文物“大戶”的安徽博物院,近年來,不斷推進文物資源稟賦轉化,以館藏一級文物為靈感來源,創意推出“龍虎紋鼓座掛鏈”“鄂君啟金節提拉米蘇”“春秋云紋五柱器冰箱貼”等文創產品,讓歷經時間的寶藏“活”起來,用新方式講述和傳播歷史。同時,安博推動館藏文物數字化保護系統建設,打造“智慧博物館”。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