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史洪芳)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在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前夕,6月22日,《江淮》雜志社辦公室黨支部七位黨員赴淮南市壽縣小甸集特支紀念館、上窯新四軍紀念林陳列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主題實踐活動,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緬懷先烈豐功偉績。
革命先烈永垂不朽
小甸集特支紀念館外,鮮紅色的安徽第一面黨旗雕塑格外引人注目,黨徽連接著五面旗幟,象征著安徽最早的黨組織——中共小甸集特支的五位成員。與雕塑遙相呼應的是烈士紀念塔,上書:“革命先烈永垂不朽”八個大字,“先烈拋頭顱灑熱血,豐功偉績,彪炳史冊,浩氣長存。”黨員們仔細閱讀碑文,了解壽縣革命先輩們披荊斬棘的奮斗歷程。在紀念塔前,黨員們重溫入黨誓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大家懷著崇敬的心情走進小甸集特支紀念館,通過文物、圖片、雕塑、視頻了解特支成立前后的重大事件。中共壽縣小甸集特別支部于1923年成立,是安徽成立最早的中共黨組織,為我黨早期黨組織的創建和發展起到了示范和引領作用。特支書記曹蘊真在《明志詩》中說:“尋求真理狂瀾挽,展望神州換新顏。”北伐烈士第一人曹淵、工人運動領袖孫津川、六霍起義指導者方運熾……讀著這一個個名字,大家被他們的大無畏精神和無私奉獻精神深深震撼。在淮上中學補習社陳列館內,黨員們了解到,為宣傳馬克思主義、培養革命青年,淮上中學補習社由李坦、曹少修等人于1924年開辦,這群熱血青年的救國熱情深深感染著黨員們。
新四軍精神永放光芒
綠樹植紅山,根脈永相連。淮南市曾是新四軍戰斗過的地方,抗日的洪流曾在這里奔涌。淮南新四軍紀念林是新四軍和淮南市血脈相連關系的形象再現——用青山、綠樹、紅碑鑄就精神高地、追思平臺、紀念載體,是一部鮮活的抗日斗爭史詩,彰顯著新四軍的豐功偉績永垂不朽、萬古流芳。
“八年浴血日寇投降,烈士英靈得到慰藉,鐵軍精神青史留名。”這是新四軍紀念林陳列館《新四軍頌》中的一段文字。陳列館以國歌為序曲、長城為背景、新四軍華中抗戰為主線,圖文并茂,形象生動地講述新四軍抗日斗爭的輝煌歷史。黨員們認真觀看革命文物、閱讀圖文資料,詳細了解新四軍前仆后繼、英勇頑強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悲壯故事。新四軍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以及依靠群眾、關愛群眾的優良作風,讓黨員們接受了一場精神上的洗禮。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通過參加此次實踐活動,大家從黨的百年偉大奮斗歷程中汲取繼續前進的智慧和力量,紛紛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將繼承和發揚革命先烈光榮傳統,堅定理想信念,牢記職責使命,自覺地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時刻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以更加飽滿的精神、更加優異的成績,踐行對黨的莊嚴承諾。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