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史洪芳)巍巍大別山,悠悠江淮水。近年來,作為全國著名革命老區的六安市,傳承紅色基因,沿著革命前輩的足跡繼續奮力前行,全力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聚焦發展壯大特色產業,加快工業經濟提質升級,走上了發展快車道,在一方紅色熱土上描繪出一幅煥然一新的新時代美麗畫卷。
合六融合步伐加快
春寒料峭,G312快速路項目非機動車道瀝青攤鋪施工現場卻是一派熱火朝天景象。正如六安市交通局副局長程本文所說,“革命老區快速發展的愿望慢不得、等不起”。為快速“鏈”上合肥,該項目拿出了交通項目建設的“六安速度”。該項目起于六安市與合肥市交界處,終點位于迎賓大道交口以西,全長17.65公里,整個項目主線全部取消紅綠燈,總投資額達39.6億元,于2021年年底正式開工,2022年底實現全線主車道貫通。目前,該項目正在抓緊進行輔道、非機動車道、人行道及交安、綠化等附屬工程的建設,預計2023年6月前可全面完工。
G312是我省東西方向的重要干線公路,同時也是合肥市與六安市之間最為便捷的聯系主通道。為提升G312通行能力和通行效率,G312快速路項目分離過境交通與城市交通,建成后,六安主城區到合六界將由40分鐘縮短到12分鐘,六安到合肥將由90分鐘縮短到40分鐘,有利于六安加快融入合肥經濟圈,促進合六區域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
該項目的建設是六安市交通建設迅猛發展的一個縮影。2018年以來,六安市加快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五年累計完成交通建設投資380億元。全市“一橫兩縱兩聯”高速公路網、“九橫九縱多聯”干線公路網布局成型,新改建高速公路項目3個145公里、國省干線公路項目29個626.5公里。全市公路總里程達25138公里,實現了縣縣通高速、市縣一級路通達。2022年度,六安市完成交通有效投資137.92億元,較2021年度增長126.76%,創歷史新高,位列全省第2名。交通運輸體系的加快布局完善,為皖西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工業經濟提質升級
走進應流集團,看到航空發動機和燃氣輪機高溫部件生產線上的工業機器人正忙碌不停,展現出新年“開門紅”的氣勢。集團副總裁丁邦滿告訴記者:“今年以來,我們的海內外訂單不斷,排產已到六月,目前兩條生產線正開足馬力生產”。應流集團不愁訂單,在于它對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產業定位高的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的堅守和深挖。“高端裝備制造是應流集團始終堅守的發展方向?!睉骷瘓F董事長、總裁杜應流告訴記者,集團把“高端制造、產業報國”作為企業使命,遵循“瞄前沿、補短板、重創新、上高端”發展理念,致力于解決“卡脖子”關鍵問題,核能核電、航空航天、深海裝備等多個領域多種產品實現首臺(套)國產化。
應流集團誕生于上個世紀80年代末,三十多年來,堅守實體經濟、堅持技術創新、堅定轉型升級,深耕裝備基礎產業,不斷推動產品結構從“中高端”向“高尖端”跨越,成為國內行業領先并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高端裝備核心零部件制造企業,現已形成霍山高端部件、六安航空科技、合肥核能材料三大板塊協同發展的產業格局,在美國、英國、德國、荷蘭建立全球技術平臺和市場網絡。目前,該集團已擁有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首批技術創新中心等9個創新研發平臺,主持或參與18項國家標準、11項行業標準制修訂,授權專利400余件。
在改革中誕生,在開放中成長,應流集團發展步伐穩健,走出了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由此可窺見六安市工業經濟提質升級增效的路徑。2018年以來,六安市深入實施綠色振興、趕超發展戰略,聚焦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等主導產業,工業經濟發展實現穩中向好、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2022年,六安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7%,比全省高2.6個百分點,增速居全省第5位。全市34個行業大類中,21個行業增加值實現增長、增長面61.8%。2022年,全市工業產值總量較2018年增長34.6%;規上工業增加值總量占全省比重較2018年提升0.9個百分點至4.1%;制造業占GDP比重較2020年提升0.6個百分點至22.4%。
鄉村振興闖出“新路”
“從大年三十到初七,我們村里游客不斷,他們看表演、嘗美食、賞風景,在這里過了一個特別的春節?!弊咴谡麧嵏蓛舻拇鬄炒澹珖f委員、大灣村黨總支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余靜告訴記者。大灣村“不是石頭絆了腳,就是茅草割了頸”的貧困景象早已不在,取而代之的是致富奔小康的欣欣向榮圖景。2021年2月,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大灣村榮獲“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榮譽稱號。在余靜看來,大灣村這幾年的發展驚喜不斷,這得益于脫貧攻堅時期梳理出來的“山上種茶、家中迎客、紅綠結合”特色發展道路。2022年,大灣村集體經濟收入超過2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7038元。“目前來看這條路是走對了,下一步要精細化打造這條路,基礎設施、配套環境、服務質量等都要實現升級和加強,讓老百姓有更多致富門路?!庇囔o這樣描述未來的發展方向。
如今,大灣村旅游業發展如火如荼,十里漂流、大別山農耕文化展覽館等一批旅游項目陸續與游客見面。其中,投資2000萬元的攜程農莊·金寨項目一期于2021年7月正式營業,2022年銷售額200多萬元,填補了高端民宿的空白,二期也正在建設中。該民宿的10個高端艙體客房有序分布在山間,55歲的汪梅告訴記者:“2021年我從上?;貋砗缶筒幌朐俪鋈チ?,在這里每月能穩定拿到3000元。”大灣村產業發展越來越好,像汪梅這樣回鄉的村民也越來越多。金寨縣大灣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投資600萬元打造的大灣村產業中心正加緊建設中,建成后將涵蓋農產品加工廠、農產品展銷中心、紅軍餐飲體驗中心等,帶動約80名村民就業。該公司投資人朱先富說:“我們將整合大灣村資源,帶動村民通過種紅薯致富增收,今年計劃發展600到1000畝訂單種植,帶動四五百戶村民參與?!?/span>
“我們未來要重點打造茶旅融合提升項目,讓茶園變公園,讓游客愿意留下來。”目前,大灣村景區處于4A景區驗收階段,最終目標是沖刺5A景區,“物質生活富足后,最大的變化是村民內生動力增強了,精神面貌更好了,他們對自己和大灣村的未來充滿信心?!庇囔o對記者笑著說道,“我們的目標一定會實現?!?/span>
大灣村的美麗蝶變,正是六安鄉村振興邁出堅實步伐的典型代表。2022年,六安市狠抓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三件要事,實現了農業提質增效、農民持續增收、農村穩定安寧。全市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7.6%,位居全省第一。深入推進農業特色產業提檔升級“138+N”工程,新培育農村產業發展帶頭人4420人,新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7029個,全市全產業鏈企業總數達到270個,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數達432家,居全省第三。
賡續紅色血脈,不斷開拓發展新路徑,六安市擘畫的藍圖正一步步變成實景。
責任編輯:賀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