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史洪芳)一年前,馬鞍山在全省率先提出實施制造業三年倍增行動計劃,把發展制造業擺在突出位置,以技術改造挖潛存量,以招大引強培育增量,并將首年定為突破年。一年來,馬鞍山制造業三年倍增行動穩健開局,取得了顯著成效。初春二月,馬鞍山——這座剛柔并濟的產業之城,正朝氣蓬勃、信心滿滿地迎接新的挑戰。
“智改數轉”賦能高質量發展
寶武馬鋼集團新特鋼項目建設現場一片忙碌嘈雜景象,緩慢轉動著的巨大爐體上方正掛著“馬鋼新特鋼1號轉爐傾動儀式”紅色條幅,該項目是為著力把馬鋼打造成為中國寶武優特鋼精品基地而實施的重大技改工程項目。寶武馬鋼特鋼公司副經理、總工程師龔志翔告訴記者,該項目計劃總投資92.69億元,分兩期實施,一期工程計劃于2023年6月底前投產。該項目設計年產鋼320萬噸,鋼坯315萬噸,其中中棒100萬噸,線材及大盤卷115萬噸。產品重點瞄準軸承鋼、齒輪鋼、彈簧鋼、非調質鋼、合金冷鐓鋼等中高端產品市場。“項目建成后,年產鋼將達320萬噸,加上年產120萬噸的電爐生產線,將實現440萬噸馬鋼特鋼總體產能,屆時馬鋼優特鋼國內市場占有率將從3%提升至12%。”
同時,結合馬鋼整體信息化實施方案,馬鋼新特鋼項目設計配套了智能裝備、集中控制、遠程運維,努力提升系統“四個一律”和智慧制造水平。這一點,從布滿屏幕的馬鋼特鋼智控中心就可以看出。該中心集全產線遠程操控、集中管控、智慧應用于一體,是優特鋼行業首個集鋼軋一體、進駐產線最多、規模最大的智控中心,擁有50多項先進應用技術,實現工序互聯互通、數據融合共享、生產可視化、電爐遠程爐膛溫度判定等功能,助力特鋼公司成為高效益、高效率、高科技的智能工廠,為馬鋼進一步提升優特長材產品市場競爭力、打造優特長材專業化平臺公司提供有力支撐。
馬鋼特鋼是馬鞍山加快企業“智改數轉”的一個縮影。2022年,馬鞍山推廣應用工業機器人400臺(套),建成市級以上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和生產線54個,馬鋼交材入選國家級智能制造優秀場景。同時,打造智能制造公共服務平臺,按照工廠、車間、生產線3個層級為全市450家規上工業企業免費提供智能制造線下診斷服務。新增奧克斯、圣戈班2家智能制造標桿示范企業。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入選省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6個,培育市級工業互聯網平臺24個。
自主創新增底氣拓市場
“我們的核心產品是氮化鎵半導體電源管理芯片,完全是依靠自主創新技術,目前每月產能約一億只。”東科半導體(安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謝勇介紹,電源管理芯片應用非常廣泛,電腦、電視、冰箱等家用電器里都會用到這種芯片。“氮化鎵取代硅基是半導體技術發展的革新,相信未來兩年會出現行業爆發式發展。”為加快發展步伐,2020年6月,該公司投資5.5億元新建“超高頻氮化鎵電源管理芯片項目”,主要從事氮化鎵超高頻AC/DC 電源管理芯片、氮化鎵應用模組封裝線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建成達產后可新增年銷售收入10億元,年上繳稅收7200萬元。目前該項目已竣工,預計2023年4月底投產。
堅持自主創新才有強大的市場競爭力。在安徽哈科數控機床制造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們正在調試、檢驗即將發往瑞典、德國、韓國等地的20多臺伺服折彎機。“這20多臺都是客戶去年訂的,另外還有100多臺去年的訂單,今年的訂單已經排到了七月,正在加緊生產。”該公司董事長李忠華介紹,“客戶主要是國外中高端機械生產企業,我們的產品綠色環保節電,深受客戶喜歡。”該公司產品主要有電液數控折彎機、剪版機、激光切割機等,目前擁有專利技術80項,具有國際一流的設計和生產制造能力。近年來,雖遇疫情,但該公司狠抓內部管理、力拓海外電商市場,成為博望區引領機床出口的標桿企業。2019-2022年銷售額分別為1.11億元、1.28億元、1.57億元、2億元,平均增幅達26.5%。“今年的目標是銷售收入增長30%。”李忠華信心十足地說。
十分注重創新,為產業升級打下了良好基礎。2022年,馬鞍山新增省級以上研發平臺25個,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48.1%、居全省首位,每萬人口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48.2件;備案科技型中小企業517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60家均創歷史新高;技術合同成交額超240億元,登記科技成果2221項。
強化務實精準服務紓難解困
在生產一線,具有特殊技能、絕技絕活,尚未取得技能證書的特殊技能人才,被形象地稱為“黑手套”員工。華孚精密科技(馬鞍山)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42歲的夏玉華正在工作,他曾是該公司的“黑手套”員工之一,2022年,只有初中學歷的他通過特殊技能人才評價辦法,獲得了人社部門認可的高級技工證書。“我只有初中學歷,我以前想都不敢想能成為高級技工,不僅工資漲了,還拿到了公司的2000元獎勵。”夏玉華難掩激動地說道。
2022年4月,馬鞍山制定出臺的《馬鞍山市特殊技能人才技能評價辦法(試行)》提出,具有技能等級認定資質的企業可根據自身實際需要自主確定技師、高級技師的評價條件。截至目前,全市共有31家企業擁有這種資質,破格認定的特殊技能人才共有1431人。華孚精密科技(馬鞍山)有限公司正是其中之一,該公司門口牌子上寫著:職業技能等級認定中心,備案機關為安徽省技能人才管理服務中心。“現在這類技能證書發放權限下放到企業手中,既提高了員工的工資,也解決了企業技術人才的短缺問題。”該公司副總經理丁有安介紹,該公司2022年5月建立技能認定中心,10月便開展了首批高級技工的認定工作,最終68位員工拿到了證書。
人才評價新政策的實施,進一步拓寬了企業特殊技能人才職業發展通道,充分調動了廣大技能勞動者鉆研技術技能的熱情,為馬鞍山市制造業三年倍增行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一體化融合發展按下“加速鍵”
隨著長三角一體化戰略進入全面實施的關鍵階段,寧馬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于2021年7月正式揭牌,2022年,江寧-博望新型功能區建設全面推進,順博合金新材料產業基地項目一期等13個項目投產。同時,馬鞍山加快與滬蘇浙產業協同聯動發展,圍繞上海、南京等長三角重點區域城市主導產業,加強產業鏈供應鏈配套。2022年1-10月,累計簽約長三角地區項目290個、占比64.4%,南京泉峰、寧波愛柯迪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落戶馬鞍山。與南京、合肥毗鄰地區跨界一體化發展實現全覆蓋。2023年,馬鞍山將力爭江寧-博望新型功能區引進億元以上項目10個、累計完成投資超百億元,推動浦口—和縣等毗鄰區域加速融合。
在融入長三角一體化、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方面,馬鞍山博望區當先鋒、做高地。“博望產城融合發展示范區正是貫徹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加強江寧-博望省際毗鄰地區深度合作、建設跨行政區產城融合發展新型功能區的重要項目。”安徽博望中安振興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經理丁燦燦告訴記者,項目估算總投資 243.5 億元,其中一區用地規劃面積10.8 平方公里,估算總投資約 150 億元。同時,加快推動以新材料、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制造兩大產業融合發展,著力培育“兩新”產業集群,順博合金新材料產業基地項目總投資70億元,一期實現了當年開工、當年投產、當年升規,全面建成投產后,年產值超300億元,年貢獻稅收15億元。
馬鞍山制造業三年倍增行動突破年跑出了加速度,干出了新氣象。2023年,馬鞍山將繼續加速跑,全力實施制造業三年倍增行動,為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長三角的“白菜心”作出新的貢獻。
責任編輯:賀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