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史洪芳)在美麗的石臼湖畔,有一座四周由一望無垠的農田和水面環抱的村莊——馬鞍山市博望區博望鎮永合村,這里總人口5403人,耕地5885.68畝。在全力推進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永合村以黨建引領發展,從實際出發整合手中資源,因地制宜地走出了一條依托土地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我們是刃具之鄉,主要以工業為主,大部分村民以打工為主,土地撂荒嚴重。”全國人大代表、博望區博望鎮永合村黨支部書記陳小妹告訴記者,“農村最大的資源就是土地,農村要發展一定要做好土地文章。”
永合村農田面積5586.38畝,土地流轉率達到90%,其中50%已建設高標準農田。為了帶動村民增收,永合村將零碎化的土地集中起來,實行土地集約化管理,統一發包,引入競爭機制,提高了承包單價,使村民獲得了更多收益。永合村重點進行高標準農田建設,將原來高低不平、耕種不便的農田實行了全盤改造,按照“農戶+村+經營主體”的經營模式,統一發包給經營主體耕作,提高種植效率與畝均產量。同時,創新工作模式,打造了“村集體+農戶+經營主體”三方利益聯結機制,建立“保底+分紅”利益共享模式,即農戶享受保底流轉價+土地流轉溢價60%-70%,村集體享受土地流轉溢價30%-40%,經營主體享受政策扶持項目或資金。
“去年已經完成60%高標準農田的建設,今年計劃建設完剩下的40%。”陳小妹介紹,建設高標準農田的發包加上入股興望投資有限公司的分紅,永合村集體經濟收入去年相比往年有了較大的增幅,突破了一百萬元。2022年,永合村集體經濟收入108萬元,同比增長62%。“今年的目標是保底120萬元,爭取150萬元。”
“有了村集體收入,我們就想讓老百姓共享發展成果。”陳小妹告訴記者,永合村為每一位村民購買了“鄉村振興保”,出資53780元為53780名村民進行了統一購買,給老百姓多了一個意外兜底的保障,給特困群眾一份資金的幫扶。
同時,永合村將每年的分紅投入到人居環境整治中去,在“五清一改”的人居環境的基礎上創新開展“網格+物業”模式,組建農村物業隊,并深入包保網格,采用“村民反映問題+網格收集問題+物業解決問題+村民滿意度測評”的農村物業服務閉環管理方式,實現農村物業全覆蓋,確保美麗鄉村成果常態長效。此外,永合村大力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建成2條“四好農村路”,成功打造臧茂市級美麗鄉村風景線,給村民出行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對村莊內實施了亮化美化硬化,讓村民過上宜居宜業的和美生活。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我這次將提出兩項建議,一是加快完善毗鄰地區基礎設施,二是進一步加強農村道路的改造,這些也能促進永合村發展。”陳小妹說道,她將依法履職盡責,走到群眾中去傾聽群眾最真實的聲音,將群眾的需求和聲音向上傳遞,以實際行動踐行人大代表的使命擔當。
責任編輯:賀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