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安徽在行動。
當前,全省各地各部門正深學細悟篤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積極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進一步深化零基預算、免申即享、信用報告替代無違法違規證明等改革,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添活力、增動能。
● 迭代“免申即享”,推進政策找人、找企業
不用來回“跑腿”就獲得獎勵補助資金,安徽努力讓更多企業當“甩手掌柜”。
“無需資料、無需申請,只需要點‘確認’,第二天補助資金就到賬了。”金寨誠邦竹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潘杰介紹,10月22日,企業通過“免申即享”平臺獲得毛竹綜合利用和日用工藝品加工獎補資金20萬元。
針對惠企政策企業“找不到、看不懂、不會辦”,以及政策碎片化、兌現程序復雜等問題,2023年,我省搭建“免申即享”平臺,企業通過“皖企通”端口登錄就可以辦理惠企政策資金申報的所有流程。
省財政廳預算績效管理處處長王旭介紹,省財政廳會同省數據資源局、省司法廳等部門,以“皖企通”為鏈接點,打通全省16個市和省級各主管部門等20多套系統間的數據通道,創新搭建惠企政策資金“免申即享”平臺。
“涉企政策數量多、涉及的部門也多,我們結合零基預算改革,以財政資金的整合對政策進行優化集成。再把政策分解成最小‘顆粒度’,形成政策庫,讓每項政策企業一看就懂。”王旭說,同時,建立“企業庫”,給企業打標識,讓各項政策可以精準推送給企業,變“企業找政策”為“政策找企業”。
這項改革還實現了企業不“跑腿”資金便自動到賬。企業通過“皖企通”端口登錄,提供相關資料電子檔,點擊確認后,平臺就可以智辦部門審核、預警比對和資金兌付等全部流程。
王旭表示,將持續推進惠企政策資金“免申即享”平臺功能優化和迭代升級,有效提高經營主體獲得政策資金的便利性,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減少政府人員干預和權力尋租空間,努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推動誠信政府、服務型政府、廉潔政府建設,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 零基預算,集中財力保障重點支出
2022年,安徽拉開深化零基預算改革序幕。2年多來,這項改革不斷深化。
以往省級部門預算,在一定程度存在支出固化、政策分散、資金重復支持、“撒胡椒面”、“錢等項目”等現象。實施零基預算改革后,所有預算支出取消基數,從“零”開始,根據需求和可能,有保有壓,不受以往預算安排影響,形成“該保必保、應省盡省、講求績效”的預算安排新模式。
“清政策破基數,以零為基編制預算。”省財政廳預算處有關負責人介紹,改革從政策源頭入手,安徽全面清理重塑省級185項支出政策。在此基礎上省政府出臺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部門制定實施細則,形成“1+N”支出政策體系。所有預算支出取消基數,從“零”開始,以政府當年可用財力為基礎,根據資金實際需求、項目輕重緩急、績效評價情況等統籌核定。
零基預算改革后,我省將黨委、政府大事要事編入清單優先保障。據介紹,圍繞民生、科技創新、新興產業、重大基礎設施關鍵領域,我省創新編制省級公共服務、產業扶持、重點建設3類重點保障事項清單。
財政資金的整合,倒逼了政府工作的整合。安徽探索創新“牽頭+配合”的財政統籌整合資金專班運作模式,在產業、科技、民生、政務信息化等多個領域,將以往分散在110個部門使用的財政資金統籌整合為15個專項資金,形成政策聚焦同一任務、資金投向同一領域、工作聚力同一目標,化“零錢”為“整錢”。
“通過零基預算改革,我們將持續提高財政資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強化基本公共服務、科技創新、新興產業發展、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大事要事保障,更好地保重點提質效,辦成更多人民群眾可感、可及的大事、要事、實事。”省財政廳預算處有關負責人說。
該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深化零基預算改革,構建橫向拓展、縱向延伸、財政金融協同新模式的部署要求,縱深推進各項改革任務,突出“定標準、控成本、強績效”,加強政策資金統籌整合,深化預算績效管理改革,將成本績效深度融入預算管理全過程,全面提升資金使用質效,更有效率地集中力量辦大事。
● “信用報告2.0版”,推廣應用至自然人
“登錄網站、實名認證、下載打印,企業信用報告很快就出來了。”蕪湖悠派護理用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辦主任戴小平邊演示邊說。
以往,企業辦理無違法違規證明需要多頭跑、多次跑。比如無犯罪記錄證明要到公安機關查詢,企業信用得上稅務局了解,幾乎每一條注冊信息都需要單獨開具證明。為了辦一件事,分頭取號排隊很常見。“如今,只要一份公共信用報告就能抵許多紙質證明,真是太方便了。”戴小平表示。
聚焦企業開具證明“難、繁、久”等問題,2023年起,安徽在全國率先推行1份企業信用報告代替40個部門無違法違規證明改革,努力實現“數據跑路”代替“企業跑腿”、“主動優辦”代替“被動接辦”,切實減輕企業和基層部門負擔。
這項改革如何持續深化?省發展改革委財金信用處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升級企業信用報告代替無違法違規證明2.0版,推廣自然人公共信用信息報告應用,探索開展長三角信用報告代替證明聯動,實現專項信用報告省際互認、多地共用。與此同時,將優化全國融資信用服務平臺(安徽站)信用信息增值功能,在提供信用報告查詢服務基礎上,強化信用報告在“信用+科創”“信用+產業”“信用+涉農”等領域業務推廣,引導金融機構依據信用報告創新“信易貸”特色產品服務,提升中小微企業融資便利度。
(記者 王弘毅 朱 卓)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