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文物局公布考古新發現參選項目,各省文物部門送選30個參選項目,安徽池州市東至縣華龍洞遺址赫然在列。2024年12月,華龍洞遺址學術研討會發布重要成果——華龍洞人是東亞地區向智人演化的最早古人類。
3月31日,記者來到池州市東至縣華龍洞古人類遺址,在這里尋覓先民的蹤跡。
華龍洞陳列館
據華龍洞古人類遺址景區的負責人王祺介紹,華龍洞從2006年開始正式發掘,目前已經進行了11次發掘,發現了20個個體的古人類群體、1.9萬余件動物化石、400余件古人類制作并有使用痕跡的石制品和大量具有人工切割印記的骨片,以及80余種脊椎動物化石。
華龍洞陳列館
華龍洞遺址就像一個時間膠囊,保存了大量30萬年前“東至人”的信息。出土的“東至人”頭骨化石是我國唯一同時保存完整面部與下頜骨的中更新世晚期人類化石,讓考古人第一次摸到了30萬年前人類的“下巴”。
這項重要發現,讓我們看到,30萬年前的華龍洞人,他們的面部更平、眼眶更高、頭骨更纖細,面部和下頜部分已經開始向智人過渡。
王祺表示,作為向智人演化的最早古人類,華龍洞人從這里走向整個東亞地區。
華龍洞遺址
目前,華龍洞遺址已經被打造為研學游基地,今年以來,遺址已經接待學生2000多人次,學生們在這里可以了解到30萬年前的動植物資源,以及人類和自然界的發展歷史。下一步,該景區將會圍繞遺址文化,打造更多體驗內容,將景區升級為華龍洞古人類遺址公園,為更多的人講述先民的故事。
東至縣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成員甘亞磊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今年將繼續對華龍洞1號化石點開展考古發掘工作,對化石點北側和西側區域繼續發掘,發掘面積85平方米。同時,對遺址保護區域開展考古調查,對2024年出土膠結物進行清理和修復。
據悉,近年來,東至縣以品牌創建為抓手,多維提升旅游業態升級,成功創建省級研學旅游示范基地4家,新增國家3A級旅游景區3個。同時依托“文化+”,構建起沉浸式文旅體驗體系,聚焦人類起源、天文探秘等主題,開發出兼具教育性與趣味性的主題研學課程及精品線路。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