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銅陵市郊區堅持把黨組織領辦合作社作為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實現富民強村和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堅持黨建引領唱地方戲、打產業牌、謀發展路,不斷拓寬“村黨組織+合作社”發展新路徑,聚力打造強村富民“共筑共贏”新局面。
聚焦“組織力”,黨建引領搭臺唱戲。堅持把黨建引領貫穿于指導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全過程,作為鎮村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重點項目,納入述職評議考核內容,構建“區級統籌、鄉鎮推動、村級落實”三級聯動工作體系,召開全區工作部署會,印發工作方案,在試點村基礎上逐步推廣。堅持指導鄉鎮結合實際制定出臺《關于支持村黨組織領辦股份經濟合作社承接農村公益性項目的實施方案(試行)》等政策,按照“支部發起、黨員示范、群眾參與”原則,把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同合作社的產業優勢、市場優勢有機結合,支持村集體以資產、資源或資金等方式入股,村“兩委”帶頭以資金入股,引導黨員帶頭加入合作社,全力盤活各類資產資源、激活各類生產要素。堅持發揮職能科室作用,區委組織部聯合區鄉村振興辦、民政局等部門在合作社章程制度設置、注冊辦理等方面予以具體指導,鄉鎮組織辦、經發辦、三資辦定期為各合作社成員骨干圍繞黨組織領辦合作社財務管理、運營管理等方面開展專題培訓,保證黨組織領辦合作社依法組建、規范高效運行。
聚焦“保障力”,多維推動積蓄動能。強化正向激勵保障。出臺全區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激勵辦法,把村黨組織書記、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及合作社班子成員納入激勵范圍,定期評選鄉鎮“駿馬獎”和村集體經濟組織“進步村”,優先推薦表現突出的村干部進入各級“兩代表一委員”和參與評優評先,提振基層干部抓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精氣神。強化人才隊伍保障。著力提升村級黨組織“領頭雁”帶動致富能力,舉辦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培訓班,組織鄉鎮、村黨組織書記赴浙北、山東地區觀摩考察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經驗做法,定期安排黨組織書記到浙滬等發達地區掛職鍛煉。同時,實施在外能人回引、本土人才挖掘、退役軍人擇優選拔、鄉村振興專員遞進培養“四個一批”計劃,為鄉村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強化群眾支持保障。堅持線上線下相結合,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深入田間地頭、群眾集聚點,開展惠農助農政策宣傳,做好土地流轉、土地發包等法律法規解讀,全方位、多角度開展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宣傳,鼓勵農戶積極參與。
聚焦“發展力”,產業融合提質增效。發展壯大特色種養殖業。聚焦“村強民富”目標任務,以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為領頭,結合全區行政村的自然稟賦、傳統產業優勢,探索契合本村發展的“黨組織領辦合作社+企業+農戶”的發展模式,大力推動一村一品建設,相繼打造灰河葡萄、大院生姜、特色媒鴨、蝦稻米等特色品牌。圍繞水稻、特色瓜果、銅陵白姜、水產養殖等產業與安徽農業大學等高校合作,組建科技服務團支撐產業發展。成立全區現代農業和綠色食品產業鏈黨建聯盟,試點打造“鄉村振興黨建聯合體”,引進龍頭企業抱團發展。鼓勵由鄉鎮黨委牽頭,引導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依法自愿組建聯合社或聯盟,實現更高層次深度合作和全產業鏈條生產,帶動“小、弱、散”的合作社發展壯大。近三年相繼引進有機地標數字農業產業園項目、申耕園立體種養循環生態項目、七墩圩水產養殖項目、灰河鄉千畝青梅基地項目等,打破村與村之間發展壁壘,抱團參與龍頭企業發展項目,增強鄉村振興發展持續動力。促進產業融合,推動鄉村觀光產業發展。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大力改善村容村貌,以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為主導,推動美麗鄉村建設村發展農旅產業,重點打造周潭鎮大山風景區、銅山鎮南泉茶旅等農旅品牌,激活鄉村活力。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