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美是軍旅,有了當兵的歷史是光榮的、是值得的、是有意義的也是難以忘懷的。也正是因為軍旅生活讓他們凝結了情深意厚的戰友之情。而在肥東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白龍市場監督管理所的楊道權的心中,與老班長情深似海的戰友情誼更是讓他終生難忘。也正是因為這份戰友情,30多年來,面對老班長犧牲后留下來的家屬,楊道權從未間斷,用真心為他們撐起一片天,而在近日揭曉的合肥好人評選中,他當選為助人為樂類“合肥好人”。
初入軍營,老鄉班長給予兄長般關愛
出生于1965年的楊道權是肥東白龍人,1984年,年僅19歲的楊道權懷揣拳拳報國心入伍來到南京軍區某部,作為一名新兵,軍營里的一切對楊增權來說是未知的,一切是新鮮的,更充滿了陌生。其間,老家來自安徽淮南的班長劉正剛看在眼里,便對楊道權給予了涓涓細流般的愛:在生活中,班長就像父母一樣經常抽時間給尚且年幼的楊增權洗衣服、打飯,并教他做人;訓練中手把手教隊列、教禮貌……由于班長的多方指點,也讓楊道權迅速地適應了緊張的軍營生活。“俗話說長兄如父,那時在我的心中,班長就像兄長一樣。”
也就在這一年,因對越自衛反擊戰需要,上級命令,楊道權所在部隊需要抽調一批偵察技術骨干,火速趕到前線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剛剛新婚幾個月、即將退役的班長劉正剛作為專業骨干被抽到了前線。未成想,這一走便從此再也沒有回來……當部隊把烈士犧牲的通知書送到劉志剛妻子張群手里時,張群看著身邊剛出世的嬰兒放聲大哭。想到親如兄長的班長陰陽兩隔,楊道權也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中。
劉正剛犧牲后,部隊安排他的愛人張群在團部的軍人服務社上班,平時就住在團部的機關大院。
“剛來軍營時班長給了我涓涓細流般的愛,如今英雄走了,但他的妻子和孩子我們一定要照顧好”,楊道權和其他幾個老鄉戰友暗下決心,這一照顧就是三十多年。
英雄走了,30多年竭盡所能義助烈屬
剛開始那會,楊道權當時的津貼費每個月只有10元錢,每次去家屬院看望張群的時候都會給孩子買點米粉、娃哈哈等孩子食品,等孩子漸漸長大了就買點衣服、玩具,每個月的10元津貼除了自己的生活必需品,基本上都是花在孩子身上。遇到部隊里逢年過節會發一些月餅、西瓜等慰問品,楊道權都送給了嫂子和孩子。后來部隊根據上級要求為每個戰士早餐分配一個雞蛋加強訓練營養,楊道權基本上都沒吃,帶到家屬院留給孩子吃。此外,每次休假探親回來,他都會帶一些合肥本地的特產,送給她們母子增加營養、改善生活。
1988年以后,那些一起幫助嫂子和孩子的戰友陸續退伍回家了,只有楊道權轉為志愿兵繼續在部隊服役,隨著每個月的工資上漲到了120元,雖然家里還有個嗷嗷待哺的孩子,但他仍節衣縮食盡力幫助這對孤兒寡母。
轉眼班長的孩子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經醫院檢查發現是智力有缺陷,患有先天性智力發育不全。嫂子整天都是以淚洗面,老班長留給她的撫恤金也全部花在了給孩子看病上。考慮到嫂子實際情況,楊道權動員剛結婚不久的妻子來到部隊,陪著嫂子,幫助照顧孩子,免去嫂子的后顧之憂。
1999年楊道權轉業回到了肥東,分配到了肥東塑料十廠,一天班也沒上,企業就倒閉了。盡管楊道權一家的日子過得很緊張,可在閑暇之余,楊道權還時常惦記遠方的張群母子,2005年,嫂子告訴楊道權,有人給孩子介紹了女朋友,準備結婚,彩禮需要八萬元。楊道權帶頭找在合肥的一些戰友,共籌集了3萬5千元連夜送到了淮南。此外,每年八一前后,楊道權都會和幾個戰友湊些錢,補貼她們孤兒寡母,并一直持續到了2017年。 2018年因為生了一場大病, 楊道權住院治療了大半年時間,等到自己出院后才從戰友的口中得知嫂子已因病離世,“當時就覺得對不起老班長,沒能送嫂子最后一程。”
戰友情深,欲到老班長墳前遙寄哀思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楊道權從軍多年。部隊磨練了他敢于擔當、善于奉獻的品質。2008年,當時還在合肥開燒烤店的楊道權聽說汶川大地震后,第一時間找到城管部門,向災區捐款2400元。面對新冠疫情的突然爆發,在剛做完食道癌手術,經濟壓力巨大的情況下,他仍然主動繳納特殊黨費,為抗擊疫情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2019年到肥東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白龍市場監督管理所工作后,作為一名老黨員的他積極參加市場監督管理所志愿服務,去年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楊道權將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安全放在首位,主動請纓投身疫情防控工作,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名黨員的光榮承諾。
如今隨著自己上了年紀,記憶力也大不如前,但楊道權總能不由自主地想起老班長的音容笑貌,“那時老班長走了,因為種種原因沒能到他墳前祭奠,一直深覺遺憾,如今條件好了,我與幾個老鄉戰友合計了一下,準備今年八一建軍節去廣西到老班長的墳前祭奠下,完成我多年的心愿。”采訪結束之際,楊道權表示道。(陳強)
責任編輯:史洪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