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以來,隨著玉米進入豐收季節,潛山市一家牧業有限公司的負責人朱前進也開啟了忙碌模式。為了給基地飼養的數百頭羊提前備下秋冬季節的“口糧”,他每天都忙著將廢棄的玉米稈制作成青貯飼料。“青貯飼料消化率高,便于儲存,營養也豐富,是非常適和養羊用的飼料。另外,我們自己做飼料,成本也能減少不少。”說起養羊,小伙子頭頭是道。
今年剛滿30歲的朱前進2013年畢業于安徽農業大學農業機械化工程專業。“大學時我就選修了養殖的相關課程,為回鄉搞養殖打點理論基礎。”成績優異的他在畢業之際毅然放棄了學校的保研機會,回到家鄉潛山市余井鎮松嶺村創業。
好不容易走出農村考上大學,又回來繼續當農民。這一選擇不僅引起了父母的強烈反對,也招致了一些群眾的不解。為了打消朱前進的創業念頭,父母當年便外出務工,獨留朱前進一人在家。沒有資金、沒有幫手,朱前進沒有退縮,靠著大學時勤工儉學攢下的積蓄和向朋友借的總共不到4萬元錢,買了30多只種羊,開始了“羊倌”生活。
為了節省成本,朱前進自己動手將家里的舊柴房改成了羊舍。2013年底,創業還不到半年,朱前進發現有幾只羊不吃草,仔細查看發現羊身上起了不少痘。心急如焚的他立即向母校的畜牧專業老師求教。一番交流后,確認了部分羊患上了“羊痘”的疾病。在老師的指導下,朱前進將患病羊進行隔離,每天早上給它們打針、涂藥,再上山割草喂羊……一個多月的時間里,他日夜守在羊舍里。功夫不負有心人,2014年底,朱前進賺到了養羊的第一桶金:4萬多元錢。
靠著勤勞經營,朱前進創辦了養殖公司,規模不斷擴大,去年出欄肉羊400多只,銷售額達70萬元。看到兒子在農村闖出了一番事業,朱前進的父母也都回鄉幫著兒子一起打理公司。
朱前進坦言,在發展壯大的過程中,離不開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的支持。“從2014年開始,農業部門讓我多次參加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對我幫助非常大。”2015年,他準備擴展規模、修建標準化的養殖場地時,在當地農業部門的幫助下,成功申請到了一筆10萬元的政策獎補資金,緩解了不小的經濟壓力。
在家鄉孕育出事業的朱前進,沒有忘記養育自己的故土。他所在的松嶺村曾是貧困村。2017年在村干部的鼓勵下,朱前進成為村里的一名扶貧專干。朱前進牽頭成立了養殖專業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在帶動貧困戶務工的同時,還以“肉羊寄養”的方式帶動了當地10余戶貧困戶學習養殖技術。近年來,朱前進相繼被評為余井鎮“帶富能手”和潛山市首屆創業新銳。(記者 洪放)
責任編輯:桑小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