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汛期,對住在山區的百姓來說,最為擔心的就是突然暴發的泥石流、山洪、塌方等地質災害。而有這樣一群人,哪里有險情,哪里就有他們的身影。他們24小時注視著暴雨帶來的險情,奔走在山間,用腳步丈量大地,用眼光關注危機,用智慧化危為安。
有他們默默守護,我們方得歲月靜好。青陽縣朱備鎮將軍村的老黨員牛先明,就是這樣一位地質災害監測員。
“這段塌陷的公路靠近水庫,非常危險,必須馬上拉起警戒線。”7月8日,記者見到牛先明時,他在巡邏的路上,剛剛發現朱陵路一處公路塌陷點。顧不上和大家打招呼,他一把拉起將軍村村支書舒守昌匯報起情況。兩人一路走一路商量著怎么處理險情。由于連日來暴雨沖刷,此處公路一側形成了空洞,并且塌陷處有繼續往下沉的可能。因為該路段處于轉彎處,車輛駛來很難及時觀察到塌陷情況,極易造成交通事故。
天空下著雨,兩人放下雨傘,也顧不上穿雨衣,就冒雨在對面的山林中搬來一些大石塊,爭分奪秒在塌陷的地段圍起了警戒線。“首先要把危險地段封鎖起來,禁止行人和車輛通行,防止發生事故。然后再匯報相關部門,等待專業人員的處理。”對于險情的發現和處理,牛先明都很有經驗,從義務為村民巡查,到被聘為村里地質災害監測員,60歲的牛先明已經在這里守護十多年。7月2日以來,連續暴雨襲擊將軍村,接到政府提前發送的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信息后,牛先明知道一場無聲的保衛戰又將來臨。
“每年汛期到來前,我都會提前一個月上山查看。”牛先明說,多年來他已養成習慣,汛期一下雨就睡不著覺。7月5日下了一天的雨,晚上他不敢掉以輕心,早早準備好手電筒、報警器等工具,躺在床上閉目養神卻徹夜未眠,他將耳朵伸到了窗外。早上5點,天剛亮他就趕緊起床,騎摩托車上路仔細巡查,巡查時他發現公路邊山體一側的毛竹有異常擺動,他剛想情況不妙,就聽到“嘩”的一身巨響,松弛的土質像泥石流一樣傾瀉而下。塌方地點離他僅十幾米遠,來不及害怕的牛先明第一時間打電話向村里匯報,自己則守在塌方地前方阻止車輛和村民通過。“現在想起來有點后怕。”牛先明笑著說。
“他是村里的老黨員,村里有個大事小事,他都熱心幫忙。”舒守昌說,牛先明是村里的網格員,每年汛期他都義務幫忙巡查地質災害隱患點。舒守昌仍然清晰地記得,2016年強降雨天氣給將軍村造成嚴重災情,有一天牛橋水庫開閘溢洪,因為雨剛停,村民們都站在河邊觀望,謹慎的牛先明發現一處河堤下出現了裂縫。他迅速向村里報告并緊急疏散群眾,鎮里第一時間對隱患點進行加固。“隱患點附近居住著幾十戶村民,如果不是他第一時間發現險情,后果不堪設想。”舒守昌說。由于他熱心責任心強,2008年被聘請為深龍組地質災害監測員。想到能為大家做點好事,老人爽快地一口答應下來。雖然他在外務工每天能有一兩百元收入,做監測員的補助很低,但牛先明說作為一名老黨員,在老百姓生命財產安全需要保護的時候,必須義不容辭。
其實牛先明的責任范圍只是深龍組地質災害點,但位于將軍村境內的219省道朱陵路這一段是山路,遇到強降雨天氣后,雨水滲入山體,易發生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突發性地質災害。而且周邊還居住著上百戶人家,牛先明不放心,就自覺把周邊近5公里的路段納入自己的巡查范圍。5公里的路程,一趟巡查下來,要整整一個多小時,像近期連續降雨,他僅僅休息一兩個小時就要再次出發,“險情隨時都可能發生,馬虎不得。如果能及時發現險情,就能讓大家的安全多一份保障。”牛先明說,這是他的責任。老人的話樸實無華,卻擲地有聲,讓人油然而生敬意。
責任編輯:桑小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