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打亂了中國所有人的正常生活,疫情期間的種種不確定性,容易引發焦慮、恐慌情緒,做好這方面的心理疏導工作,是打贏這場“戰役”的心理疫苗。
“我們關注更多的是新冠病人康復后的身體問題,而對于康復后病人的心理問題關心得可能不夠。”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葛靜說,“其實,絕大多數新冠病人康復后與先前的心理都會產生明顯的變化,如果我們不及時進行跟蹤疏導,對病情的康復會產生不利的影響。我一直持續關注這個群體,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他們回到正常的生活軌道。”
4月15夜里12點,葛靜通過微信接到一位新冠肺炎康復患者的求助,這位患者因得新冠肺炎康復回家后,出門遭受鄰居的指指點點,別人看見她都繞道走,內心很壓抑,最近經常失眠。在了解這位康復患者情況后,葛靜初步判斷她可能患有恐慌失落癥。為了鼓勵這位康復患者的信心,葛靜采用心理穩定化技術——蝴蝶擁抱法,改善求助者的睡眠,幫助她增強信心和增加她的安全感。
葛靜介紹,“疫情中,由于外在因素,很多人容易出現突發心理問題,如果不進行及時的干預疏導,會導致心理問題的進一步發展,甚至惡化。這類人群我們應該給予更多的關心與幫助。”
5月30日清晨,一位媽媽拉著她上初二的兒子來找葛靜:“葛老師,救救我的孩子吧。”原來東東今年上初二,由于疫情期間網課上得不扎實,返校后老師講的內容他跟不上,考試成績非常差。東東急得在家氣憤地摔東西。現在一到學校他就會緊張煩躁,每天上課想睡覺,課間和同學相處時也控制不住煩操的情緒,給父母帶來很大的壓力,無奈之下,特向她求助。經過一段時間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和輔導,東東的學習動力明顯提升,負面情緒明顯改善,逐漸回到了正常的學習生活。
責任編輯:史洪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