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援藏是一段經歷,援藏是一種精神,援藏是一份驕傲,對我來說,援藏也是一次磨礪。這一年的援藏生活將是我一生的財富……而這云端上的第二故鄉,將永遠刻畫在我的心中。”日前,在安徽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隊進藏一周年工作成果匯報交流會上,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腎內科主治醫師王麗華這樣說道。
2019年7月18日,懷著激動又茫然的心情,她登上了飛往雪域高原的飛機,開始了為期一年的醫療援藏任務。
援藏期間,王麗華負責山南市人民醫院腎內科病房和血透室的醫療工作。在臨床工作進行1個月后,她開展多項新技術指導。值得一提的是,在山南市多種檢查手段不完善的情況下,她成功完成首例經皮腎活檢穿刺術,將山南市腎臟病診療提高了一個新臺階,許多患者也慕名而來。
腎內科一直被稱為內科中的小外科,各種手術和操作都比較多。日常工作中,王麗華堅持“師帶徒、手把手、輸血變造血”的工作理念,參與門診、查房、會診、危重癥患者搶救、透析并發癥處理和各種手術操作、理論培訓、教學等。本地的藏族醫生在經過一系列的培訓和鍛煉后,也可以獨立完成相關手術操作。“看到他們的進步,我的內心是自豪的。”王麗華說。
在科室工作之余,王麗華積極參加醫療隊組織的送醫、送藥下鄉義診活動,翻山越嶺,克服高原反應,共深入9個縣,個人平均每次接待義診患者200余人次。“藏族同胞的熱情和信任,讓我覺得每次義診過程雖然很辛苦,但卻值得。”
在今年5月份的一次義診途中,王麗華嚴重扭傷了腳踝,導致腳踝部韌帶撕裂和骨折,被迫進行石膏固定術。此時剛好一位透析患者急需建立血管通路,對于一個尿毒癥患者來說,血管通路就是他的“生命線”。于是王麗華拄著拐杖走上手術臺,一邊手術,一邊吸著氧氣,強忍著腳部的刺痛,堅持完成了手術。走下手術臺的那一刻,她的腳已經腫得不能移動,但想著自己的堅持使患者重獲生命通路,她很欣慰:“一切都是值得的。”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廣大醫護人員本著“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的精神投入到抗疫一線。王麗華也聽從組織號召,放棄休假,義無反顧地提前返回山南,參與醫院及隔離點疫情防控工作,順利完成組織交給的各項任務。
“心有敬畏才能無畏,心有敬畏才能有所止”,有人問王麗華“為什么會這么認真地做這么多事?”她的回答是“因為這里也是我的故鄉啊!”
“入藏以來,我感受到了藏族同事對我無微不至的關愛,親人般的溫暖,讓我沒有理由停下腳步。”王麗華說。(方雯 記者 唐萌)
責任編輯:桑小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