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年來,桐城市方秀雅和崔萍母女倆用心接力,深情守護孤寡老人許效蘭,給了老人一個幸福的晚年。107歲高齡的許效蘭是方秀雅的姨母(崔萍的姨奶奶),老人家一生經(jīng)歷坎坷,她的丈夫年輕時外出工作音信全無,兒子成年后患病離世。為了照顧孤苦無依的許效蘭,方秀雅主動承擔起責任。2000年,她的女兒崔萍毫不猶豫接過母親的重擔,悉心照料老人。
圖為崔萍照護姨奶奶。
命運交織,愛的萌芽
方秀雅生于1930年,在她一歲多時,母親因病去世,比自己大12歲的姨母許效蘭像母親一樣養(yǎng)育照顧著她。自此,方秀雅和姨母許效蘭的命運便交織在一起。許效蘭的丈夫在兒子1歲時外出工作,自此音信全無,許效蘭獨自一人將兒子撫養(yǎng)成人。因缺少父愛,她的孩子一直沒有走出抑郁的纏繞,23歲時就離開了人世。遭遇了命運的一連串痛擊,許效蘭覺得天都塌了,從此整天以淚洗面,身體每況愈下。50歲的許效蘭,以“金神鎮(zhèn)合作商店”員工身份退休。雖然衣食無憂,但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她的生活缺滋少味。
早年間,方秀雅一家住在桐城市孔城鎮(zhèn),她始終記著姨母許效蘭的恩情。成家之后,方秀雅義不容辭擔起照顧許效蘭老人生活起居的責任,拾掇房屋,做飯喂飯,陪老人家聊天,許效蘭老人的生活也因此有了些許滋味。
隨著時間的推移,方秀雅還把女兒崔萍帶在身邊,看望許效蘭老人,一月兩趟來回地跑。母親的無私奉獻感染了崔萍,從懵懂孩童到一直到成年,崔萍學會了把許效蘭老人的冷暖安危牽掛在心。
母女接力,愛的傳承
1991年,74歲的許效蘭從鄉(xiāng)鎮(zhèn)搬到了城里,方秀雅和崔萍往老人家跑更勤快了。
白天,方秀雅負責做好三頓飯。晚飯后,陪老人聊會家常,照料好許效蘭一天后,再折返回家。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年紀大了的方秀雅有些力不從心,她的女兒崔萍主動接手照料許效蘭老人的責任。
“雖說是姨母,但就是媽媽。”她時刻記著母親的話。
崔萍學著母親,早起晚歇,用上班8小時以外的時間為許效蘭老人做好一日三餐,陪護老人。無論是日常起居的悉心照料,還是病榻前的守護陪伴,崔萍都毫無怨言,盡心盡力。在她的精心呵護下,許效蘭老人的晚年生活雖清貧卻充滿溫情。
1997年,80歲的許效蘭先后三次患病住院,頸部腫瘤手術、膽囊炎手術、急性胰腺炎手術。方秀雅和崔萍全程陪護老人整整十年,她們跑上跑下、忙里忙外,幫助老人一次又一次戰(zhàn)勝病魔。
圖為崔萍喂姨奶奶吃飯。
全面接管,愛的升華
2007年,許效蘭90歲,生活起居完全不能自理,身邊須臾離不開人。崔萍征求丈夫和女兒的同意,住進了姨奶奶許效蘭的家,這一住便已17年了。為保證許效蘭身上沒有一點異味,崔萍每天必做的功課包括用熱毛巾為老人擦身、揉頭發(fā)。
由于許效蘭老人行動不便,無論是吃飯還是上廁所,時常需要有人在旁照看和服侍。一天晚上,許效蘭老人要解手,崔萍在抱著她時不慎閃了一下,為了撐住老人家,崔萍單膝跪地,導致左膝扭傷,整整一個月,疼痛才緩解。
如今,母親方秀雅已94歲高齡,住在馬鞍山兒子家的她雖不能常回來看望許效蘭老人,但幾乎每日都要打視頻給女兒崔萍,關心、詢問許效蘭老人的身體情況。
近些年,許效蘭老人逐漸失聰失語,口里只剩下“媽媽”兩個字。這簡單的呼喚,卻如同重錘敲擊著崔萍的心房。她深知,這份依賴與信任是對自己多年付出的最好回報。
結語:現(xiàn)今,61歲的崔萍看到許效蘭老人幸福安詳?shù)拿嫒荩牢康耐瑫r,更堅定了繼續(xù)照顧老人家的決心。幾十年來,崔萍和母親方秀雅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孝老愛親”的真諦,傳遞了良好家風,樹立了典型榜樣。
責任編輯:賀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