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汪修紅,女,1974年11月25日,黨員,南陵縣家發鎮馬山村趙村組村民。
事跡簡介:汪修紅曾任馬山村婦女主任,敬業奉獻二十載。她是留守兒童的愛心媽媽;是農村婦女的知心姐妹;是困境學生的精神支柱;還是工作單位里后輩們的榜樣。在退休后持續發光發熱,活躍在志愿服務的第一線,用愛心與行動溫暖村莊,是村民敬愛的好榜樣。
在馬山村這片充滿溫情的土地上,有這樣一位平凡而又偉大的女性,她以無私的愛心和堅定的責任感,默默耕耘在婦女工作的第一線長達二十余年。她說:“我愛我的工作,不是我選擇了工作,是工作收留了我,它包容了我的平庸和普通,給我了尊嚴和價值,所以我不會覺得工作苦累。”這,就是汪修紅,一位退休的婦女主任。
在崗敬業,二十載春秋見證初心
2000年10月,自汪修紅到家發鎮馬山村擔任婦女主任一職后,她便將全部的熱情與精力傾注在了這份看似平凡卻意義深遠的工作上。二十多年的風雨兼程,她見證了村莊的變遷,調解家庭矛盾、促進鄰里和諧,更以不變的初心守護著這片土地上每一位婦女的幸福與安寧。“汪主任就像是我們的定海神針,看見她來了,我們心里就踏實。”這是村民們對汪修紅最樸素的評價。
愛心媽媽,照亮貧困兒童的求學之路
在汪修紅的心中,每一個孩子都是國家的未來,是村莊的希望。她經常入戶走訪,了解村里困境家庭孩子的情況,積極幫助他們申請各類補貼和救助,確保他們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多名貧困兒童得以繼續學業,考上了理想的大學,改變了命運。假期她還組織志愿者開展關愛留守兒童的活動,如陪伴閱讀、輔導作業等,讓留守兒童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社會的關愛。每當提起這些,汪修紅的眼中總是閃爍著自豪的光芒:“看到孩子們的笑臉,聽到他們取得好成績的消息,我覺得一切都值了。”
其中,芮亞楠小朋友的經歷格外觸動人心。亞楠的父母皆為聽障人士,家庭經濟困窘,在家庭教育上也有所缺失。汪修紅化身“愛心媽媽”,每年寒暑假都會精心挑選科普、文學等各類書籍送給亞楠,讓他通過閱讀開闊視野;并帶他參與 “手拉手” 幫扶計劃、夏令營等活動,鼓勵他與其他孩子互動交流、增強自信;為他申請愛心助學金,減輕家庭負擔。還親手一針一線為亞楠織保暖毛衣,傳遞深沉愛意。汪修紅成為亞楠成長路上的堅實依靠。在她的關心關愛下,亞楠開朗樂觀、刻苦好學,在求知路上穩步前行。
溫情關懷,為困境婦女撐起一片天
村里的婦女們同樣是汪修紅深深牽掛的對象。她常說:“我們婦女一定要提高健康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她積極宣傳政策,組織婦女進行健康檢查,耐心傾聽她們的煩惱與心聲。她用真誠和溫暖,為村里的婦女提供心理上的支持與安慰。
“汪主任就像是我的親人,在我最無助的時候給了我溫暖和幫助,我打心眼里感激她。”一位受過汪修紅幫助的婦女韓某動情地說。2010年,韓某懷孕因醫學需要必須緊急住院進行引產手術,而她丈夫在外地打工無法趕回來,家中還有一個智力殘疾的孩子需要照料,在韓某一籌莫展的時候,是汪修紅陪著她前往醫院,在手術前后的3天里,悉心照料韓某,不斷給予她精神上的安慰與鼓勵,韓某在脆弱無助的時候感受到了親人般的溫暖與力量。其實那時,汪修紅的女兒正值高考倒計時,走讀的孩子正需要母親的陪伴與支持。在得知韓某的艱難處境時,汪修紅沒有絲毫猶豫,毅然放棄陪伴女兒,去陪護無人照顧的韓某。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
退休不褪色,余熱生輝照人心
2024年,汪修紅光榮退休,退休后的她依然心系鄉親,經常走訪困難家庭為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她的“工作”也似乎并沒有停歇,積極參與村里的各項活動,為村莊發展獻計獻策。她活躍在志愿服務的第一線,為村里的婦女兒童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她的愛心和奉獻精神,贏得了鄉親們的廣泛贊譽。“雖然退休了,但我的心永遠裝著這片土地和這里的人民。”汪修紅的話語質樸而真摯,她在職時愛崗敬業、心系群眾,退休后依然發揮自己的余熱,照亮他人,溫暖社會。汪修紅的敬業奉獻精神,贏得了全村人民的尊敬和愛戴。她曾多次獲得“優秀婦女主任”“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責任編輯:賀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