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上午,蚌埠一女子從解放路橋跌落,經歷生死一線……
千鈞一發之際,淮上區沫河口鎮沫河口村3名村民挺身而出,在湍急的淮河水流中將其救出。
逆流而上 一場生命接力
“救命!救命!”當日早上8點多,寬闊的淮河水面上傳來呼救聲。“當時只能聽見求救的聲音,看不見落水者的具體位置。”沫河口鎮黨委書記鄭興方此時正在防汛值守點值守。
“水流太急,落水者一定會隨著水流漂向下游。”鄭興方沒多想,立刻撥打下游防汛值守人員的電話,準備攔截落水者。
“接到通知后,我們便時刻緊盯著水面情況。”隨著呼救聲的臨近,一個黑色身影隨著水流出現在防汛人員李殿安、朱永明、朱直田三人的視野里。
“救還是不救?”“怎么救?”“會不會有風險?”在生死關頭,所有的問題都來不及考慮。59歲的李殿安首當其沖跳入水中,75歲的朱直田、70歲的朱永明緊隨其后。三人年齡加起來200多歲,然而面對落水者,他們沒有一絲猶豫。
眼下,淮河正值主汛期,水面之下暗流涌動。“我這一把年齡了,大不了一命換一命。”朱直田身體看起來有些瘦弱,但是其救人的初衷卻重如千鈞。
在防汛大堤值守的朱直田、朱永明、李殿安
二次入水 完成生命托舉
三人向落水者游,然而落水者卻被水流不斷地推向下游。“上岸再追!”眼看落水者越來越遠,幾乎同一時間,三名勇士做出相同的決定。
在站都站不穩的水流中,來回游了200多米。朱永明、朱直田兩位古稀老人體力不支,在其他村民的勸阻下,沒有再次下水。而年紀稍輕的李殿安則跨上電動車,繼續向前包抄落水者。
體力消耗大半,加上前一天還在發高燒。“第二次下水,算是把自己的命也賭在里面了,但是我還是有信心能把人救上來的。”采訪時,李殿安的回憶總是云淡風輕,然而救援現場卻是命懸一線。
橫游300多米,李殿安終于接觸到了落水者。“叔叔,救我。”落水者看到生的希望。“你放心,我保證給你拉上去,先不要說話,保留點體力。”李殿安不停安慰落水女子的情緒。
長時間拖拽落水者,使李殿安的體力嚴重透支,洪水數次漫過他的頭頂,然而被他托起的落水者卻穩穩地飄在水面之上。岸邊,李殿安的妻子看著自己的老公在水中浮沉急得淚眼婆娑。
與此同時,一場協助救援也在緊急開展。
“發現落水者后,我們立刻調度鎮里的巡邏艇前來支援。”鄭興方告訴記者,當時巡邏艇距離岸邊也有一定距離,為了保證救援快速開展,駕駛員直接游到巡邏艇上緊急前往現場。
在巡邏艇行駛到兩人身旁,投放救生圈時,李殿安已經無力抓住,但他憑著頑強的意志和救人的決心,用盡全身力氣配合救援人員優先將落水者托上了巡邏艇,隨后他才被救援人員迅速拉上巡邏艇。
“這次救,下次還救!”
淮上區沫河口鎮召開表彰會,對李殿安、朱永明、朱直田三人予以表彰和獎勵
“當時只想著把人救上來,我只不過是做了我該做的事情。”李殿安是一名共產黨員,也是一名退伍軍人。他告訴記者:“退伍不褪色,作為一名老黨員,‘把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是刻在骨子里的基因。”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這并不是他們第一次見義勇為,他們有的不止一次救過落水者,有的協助警察抓過小偷……做好事,仿佛已經成為他們生活中的習慣。
7月22日上午?,淮上區沫河口鎮召開表彰會,對李殿安、朱永明、朱直田三人予以表彰和獎勵。“這次救,下次還救!”當天下午,三人繼續堅守防汛崗位,用行動把初心“寫”在了防汛一線。
“他們用實際行動譜寫了時代正氣之歌,傳遞了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社會正能量,為社會樹立了良好的榜樣,深深地感動了我們每一個人。”鄭興方表示,希望通過對他們三人的表彰,可以進一步弘揚榜樣力量,讓見義勇為的精神在蚌埠蔚然成風。
責任編輯:賀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