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琳、李慧琳在2024年全國“新時代好少年”發(fā)布儀式現(xiàn)場向觀眾揮手致敬。
李智琳、李慧琳在臨泉縣高鐵站參與志愿活動,幫助來往旅客。
近日,臨泉縣興業(yè)路實驗學校九年級學生李智琳、李慧琳被中宣部評為2024年全國“新時代好少年”。發(fā)布儀式上,李智琳、李慧琳與媽媽葛春梅一起推著坐在輪椅上的爸爸李建偉走上舞臺,共同見證這一難忘時刻。
“從小我們就看著媽媽無微不至地照顧爸爸,操持家庭。她還是一名志愿者,熱心社會公益,從她身上我們學會了愛,學會了堅持,學會了擔當。”臺上,慧琳的一番話,讓爸爸李建偉流下眼淚。
生活不可能給每個人順風順水的境遇,當有些困境不可避免時,態(tài)度和行動就顯得格外重要。十多年來,兩姐妹以實際行動作出了響亮的回答:追風時節(jié),逆風飛揚,不畏艱難,勇敢前行,緊緊把握生活的主動權,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里,以生活強者的姿態(tài)展現(xiàn)青少年的別樣風采。
遇困境
挺起脊梁做強者
2008年12月,李智琳、李慧琳剛出生不滿4個月,爸爸李建偉就因高血壓突發(fā)腦溢血失去了工作和自由行動的能力。
為了支撐這個家,身為教師的葛春梅像一個上緊了發(fā)條的鬧鐘,每天嘀嘀嗒嗒跑個不停。連軸轉地上課、給丈夫康復鍛煉、輔導姐妹倆課程,還要照顧年邁多病的爺爺奶奶……在姐妹倆成長的過程中,媽媽忙碌的身影深深地印在心里。
在葛春梅的記憶中,上幼兒園時,智琳、慧琳就爭著搶著幫媽媽刷碗、拖地、洗衣服,盡管有時凈幫倒忙,不是打了碗碟就是弄臟了地板,但兩個人一直堅持做。漸漸地,家里洗洗涮涮的事都由姐妹倆包了。
上小學后,姐妹倆堅持步行2公里上學、放學,不讓媽媽接送。每逢周末,姐妹倆不像別的孩子出去玩,而是在家里給爸爸捶捶背、捏捏腿,說說校園里的趣事,聊聊學習上的收獲,常常逗得爸爸開懷大笑。兩個人還趁媽媽做飯時偷偷學,慢慢地,兩人蒸饃、炒菜、煮稀飯樣樣都會一些。放學回家,姐妹倆已經達成默契:一個做飯,一個收拾家務,一替一天,還經常交流心得、不斷提高廚藝。“有時候我著急忙慌地下班回家,孩子已經把飯做好了,都給爸爸吃上了。”葛春梅說。
這幾年,葛春梅的教學和社會活動更加繁重了,姐妹倆就自覺承擔起照顧爸爸、處理家務的重任:給爸爸剪指甲、刮胡子,有時候爸爸因尿失禁弄臟褲子,都會順手去洗,從沒有嫌棄。每到周末,兩姐妹會推著輪椅陪著爸爸逛公園、賞風景,鄰居們夸她倆是“小大人”。
為了幫助爸爸實現(xiàn)參加馬拉松賽事的愿望,2018年,姐妹倆和媽媽一起推著坐在輪椅上的爸爸,參加了臨泉縣國際半程馬拉松比賽。盡管天空下著雨,途中輪椅爆了胎,姐妹倆仍堅持跑完了親子組全程。
困境壓不垮一顆強大的心,小小少年“向陽生長”。“我們多做一點,就能為媽媽多分擔一點。我們做好一點,就能為家庭增加一點快樂。”姐妹倆說。
下苦功
求學路上勇爭先
生活中,智琳、慧琳成為家里“頂梁柱”;學習上,姐妹倆是你追我趕、奮勇爭先。
二人堅持做到今日事、今日畢,絕不拖拉遲緩。遇到問題時,姐妹倆就一起商量、探討:政治課要點怎么記、英語寫作如何提升、文言文通假字怎樣才能理解透徹。通過相互交流、溝通、切磋,兩人的學習成績一直保持在班級和年級前列。她們還積極向學科成績排名前列的同學學習,一起探討數學、研究物理、商量化學習題,并毫無保留地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
在家里,兩姐妹的書籍、教輔材料隨處可見,有的已經被翻舊、翻爛。隨機打開一本,里面是滿滿的筆記和批注。葛春梅一直記得一個場景,今年春天的一個晚上,她下班回家看到了智琳把書用夾子固定著,正一邊洗衣服一邊背書,一瞬間好欣慰,“孩子長大了,給了我很多感動。”
課堂學習之余,智琳、慧琳還積極投身社會這所大學校。在媽媽的引導下,兩人經常到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科技館學習當地豐厚的歷史文化,體驗科技發(fā)展的魅力,在拓寬視野擴大知識面的同時,還養(yǎng)成了寫日記的良好習慣,把日常學習生活、所思所想寫進日記、交流看法、汲取營養(yǎng)。此外,姐妹倆還經常深入到城市、鄉(xiāng)村,看城市日新月異的發(fā)展新貌,觀察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把課堂學習與社會生活緊密融合在一起,培養(yǎng)自己觀察生活、思考人生的能力和習慣。
成績源于勤奮,功夫下在平常。姐妹倆還學習舞蹈和編程,屢獲省、市級比賽獎項。在今年的中考中,兩人都考出了好成績,現(xiàn)在已經被心儀的高中錄取,即將開啟美好的高中生活。
作奉獻
為人撐傘遮風雨
自己淋過雨,還總想著為別人撐把傘。2017年,臨泉縣成立了青年志愿者協(xié)會,葛春梅成為了協(xié)會的一分子。為戶外工作者送清涼、參與文明交通勸導、中高考服務考生等,各項志愿服務都有她的身影。
李智琳、李慧琳在媽媽的感染和鼓舞下,也積極奉獻著愛心。從2018年開始,兩姐妹就和媽媽一道,積極投身到志愿服務活動中,用點滴付出回報社會、溫暖他人。
每年中高考期間,姐妹倆都積極報名加入志愿服務大軍,為考生引路、送水、加油、助威,有時一站就是兩三個小時,始終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為考生們送上一份關愛。因為她們知道:今天的自己就是明天的他們,多一分關心,就多一分信心;多一分鼓勵,就多一分力量。
暑假期間,姐妹倆和媽媽一道起早貪黑為環(huán)衛(wèi)工人熬綠豆粥,加水、燒火、洗豆、熬粥、盛粥、送粥每個環(huán)節(jié)都一絲不茍,沒有半點馬虎。從環(huán)衛(wèi)工人的身上,姐妹倆看到了城市清潔是源于他們的辛勤勞動,也激勵著自己為他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每逢周末,智琳、慧琳還經常參與到由社區(qū)和學校組織的共建綠色家園志愿服務活動中,到公園、游園、文化廣場等公共場所撿拾垃圾,宣傳環(huán)保知識;節(jié)假日,她們又和媽媽一道趕赴高鐵站,參加志愿服務,現(xiàn)場解答乘客咨詢,幫助乘客買票取票,協(xié)助特殊乘客搬運行李,成為志愿大軍中最亮眼的姐妹花。
“我們出來做志愿者不是玩,每一項服務,我們都有自己的崗位,承擔自己的職責。”智琳、慧琳說,志愿服務已經成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會力所能及地堅持下去。6年來,兩人累計志愿服務時長近2000小時,服務人次近萬人。
生活多風雨,可貴在堅強。在追風的年紀努力向上,遭遇困境則逆風飛揚,姐妹倆用自己的方式回饋社會,用行動詮釋“新時代好少年”的豐富內涵。
責任編輯:賀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