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孫勝,霍山縣與兒街鎮山王河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曾獲安徽省優秀共產黨員、“皖美村支書”等榮譽。
人物寄語
群眾信任我,我就一定要把家鄉建設好,讓鄉親們富起來。
日前,記者來到霍山縣與兒街鎮山王河村。在艾草加工車間內,記者見到正在這里了解新一批艾草加工情況的村黨總支書記孫勝。
“就這個艾草加工廠,一年到頭都在忙。忙點好,忙點咱們老百姓才能過上好日子。”今年60歲的村民倪昌珍一邊包裝艾草產品一邊說。
過去,由于交通不便,產業凋敝,山王河村的土地大面積拋荒,年輕人只能外出謀生。1998年,在外闖蕩的孫勝回到山王河村,開了一家水泥預制廠,成為村民口中的“能人”。2007年,與兒街鎮相關領導找到孫勝,希望他能給山王河村的發展出謀劃策。
擔任村黨總支書記后,孫勝多次外出學習考察各地經濟強村的發展經驗,還親力親為,解決村里的大事小情,村“兩委”班子的面貌也煥然一新。
“我一個人渾身是鐵能打幾根釘?還是要靠班子。現在山王河村班子老中青結合,能干事、敢干事。”孫勝告訴記者。
凡事親力親為的孫勝給村干部們樹立了榜樣。2019年4月,村里搶種水稻,孫勝白天處理村里的大小事務,晚上陪農機手耕地。一天夜里12點,勞累幾天的孫勝一頭栽到了幾米深的田埂下面,導致左腳骨折。
“孫書記平時笑稱自己是‘班長’,看到班長這么拼命,我們也越干越起勁,越干越有信心。”村監委主任孫旺旺說。
光有干勁還遠遠不夠,在發展中更要找準方向。2017年,在江蘇東林村參觀學習之后,孫勝回到家鄉成立了金種子生態農業合作社,通過村集體流轉土地、組織農機服務隊、招引大戶承包土地等舉措,開始規模化、科學化種植糧食,當年就見成效;在山東壽光考察學習后,孫勝開始在山王河村打造完整的艾草產業鏈。
“一開始把老校舍改成艾草加工廠,村里只要有空地,我們就引導群眾種艾草。很快,艾草加工就成為村里的主導產業。現在,我們有2000多平方米的專業廠房,大大小小十幾臺專業加工設備,能生產4大類40多種艾草產品。”孫勝告訴記者,他要求每一位村干部至少要學會操控一種艾草加工設備,參與艾草生產,給村民們作表率。
“孫書記帶頭,咱們在這里干得起勁。我現在負責維護管理紡織設備,在家門口一個月能掙3000多塊錢,我很滿意。”村民李香蓮告訴記者。
去年夏天,廠里接到一批緊急訂單,8天時間要交付1000床艾草被。“正常情況,咱們一天只能生產80床艾草被。孫書記知道后,晚上帶著所有村干部來廠里上夜班,最后如期完成了訂單。看到孫書記這么有干勁,我們也更加有信心。”李香蓮說。
從2017年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不過萬元,到如今集體經濟收入230余萬元,山王河村在孫勝的帶領下,打造了艾草加工、農業種植、特色養殖、苗木培育等13個產業項目。
“在鄉村振興發展中,我們越干越有勁。我們以黨建為引領,大力發展集體經濟,推動鄉村振興。”孫勝告訴記者。
責任編輯:賀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