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孝道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歷來被人們所頌揚。在家發鎮茶林村劉灣組,就有這樣一位普普通通的女性,她以自己善良、淳樸、賢惠、細心的良好品質,多年如一日地侍奉年邁的公婆,用自己樸實無華的言行日復一日演繹著以孝感人、至純至真的孝女情懷,她就是陳興紅。
今年51歲的陳興紅,是一位普通的農村婦女,婚后一直和公婆居住在一起,對待公婆就像自己的父母一樣,從未和公婆吵過架、耍過脾氣、紅過臉,不管是大事小事都主動征求老人的意見。公婆年近80歲,體弱多病,婆婆有多種慢性病,前些年又得了帕金森生活難以自理,丈夫帶高中班主任,孩子在外地工作,照顧公婆的重擔自然就落到了她身上,從穿衣吃飯到看病就醫事無巨細整天都忙得團團轉。看到兒媳婦對自己如此孝敬,婆婆非常感動,逢人就說:“要是沒有這個好兒媳,我這把老骨頭早就入土了,兒媳婦為了照顧好我們,沒能過上一天消停的日子。”
在左鄰右舍的眼中,陳興紅是個孝敬公婆的好兒媳、體貼丈夫的好妻子、關愛子女的好母親。平時,她總是省吃儉用,可對于公婆,她卻非常大方,不僅家里零食不斷還每個月給公婆零花錢,每到換季或節日,都要為公婆添置衣物,每年都為公婆慶生祝壽。2019年花園村拆遷,為了使公婆晚年生活不寂寞和出行方便,特地在熟人較多的濱玉新村買了底層住房,左鄰右舍紛紛夸贊,公婆也贊不絕口:“能有這樣一個好兒媳,是我們前世修來的福氣啊!”
2022年12月的一天,公公突然腹部劇烈疼痛汗流浹背,婆婆嚇得不知所措;為了不影響丈夫和兒子工作,陳興紅沒有給他們打電話,而是獨自把公公送到了縣醫院。由于及時,公公脫離了生命危險,醫生建議到蕪湖做進一步檢查治療。為使公公盡快康復,當天下午她便帶著公公到了弋磯山醫院,經過檢查,最后確診公公是肝癌晚期。
癌癥,對于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來說,無疑是晴空霹靂,婆婆常年吃藥公公現在又得重病,家里需要一筆巨大支出,這給本來就不富裕的家庭又增添了困難。有很多親友勸告陳興紅,這是絕癥,花錢是無底洞,老人家已快80歲了,最終會人財兩空,就不要花這冤枉錢了,你兒子還沒成家,就留給兒子用吧。“沒有父母哪有我們,公公拉扯兒女長大成家,辛苦了一輩子,還沒有享受天倫之樂,就病倒了,一定要盡其所能,哪怕砸鍋賣鐵,也要為公公治病。”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就這樣,陳興紅把家中的積蓄全部拿了出來,帶著公公開始了漫長的治療。其間,丈夫和孩子因工作忙只待了三天就回去了,公公住院期間全由陳興紅陪護,她給公公洗臉擦身喂藥喂水,帶公公樓上樓下進行檢查。病友們都誤以為她是老人的女兒。出院后,陳興紅對公公也是悉心照料,老人胃口不好她就換著花樣做可口的飯菜,從網上買來各式糕點小吃;老人病痛她就找來各種單方緩解疼痛。狀況稍好些后就用輪椅推著公公在小區活動,再后來用三輪車載著他四處轉悠給公公解悶。鄰居見狀都說:“你的兒媳婦比親閨女還要親還要孝順啊!”2023年7月底,公公病情加重再度入院,醫院和家兩點一線奔波成了兒媳陳興紅的常態,10月后公公就逐漸喪失自理能力一直臥病在床,陳興紅就以沙發為床日夜守護在公公身旁,從日常洗漱喂食喂藥到清理大小便洗換衣物,都悉心照料無微不至;為了減輕癌痛幫公公按摩揉捏;為防止久臥生褥瘡,每天多次為公公翻身洗身涂抹爽身粉,半年來天天如此,直到老人離世時身上都沒有一點異味沒有一處褥瘡潰爛。公公在彌留之際緊緊抓著陳興紅的手竭盡全力地說了聲“我的好兒媳!謝謝你了!”
老吾老及人之老,陳興紅不僅善待自己的公婆也關愛他人,去年同村孤寡老人陳玉錢生病住院,她經常去探望慰藉,讓老人在生命最后一段時光里得到了家人般的關愛,老人備受感動,經常稱道陳興紅勝似親人。生活中,陳興紅就是這樣心里總是裝著別人,以誠待人,不計得失,扶弱濟困。她就像一支紅燭燃燒自己照亮他人。
陳興紅是一個平凡而高尚的人,她任勞任怨,默默堅守,埋頭做著自己認為該做的事,把“愛”扎根心底,把“孝”融入生活,樸實無華地詮釋著“孝老愛親”的涵義,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赤誠孝心贏得了村民們的贊譽和好評,為周圍群眾樹立了好榜樣。
責任編輯:賀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