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劉靖,中國文房四寶紙箋藝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省工藝美術大師、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獲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先進個人、江淮工匠標兵等榮譽。
人物寄語
紙箋加工技藝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瑰寶,我有幸成為這門技藝的傳承人,感到無比自豪和榮幸。我將繼續堅守匠心,傳承技藝,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愛紙箋這一傳統文化瑰寶。
走進巢湖市黃麓鎮“掇英軒”紙箋加工技藝傳習基地,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傳統紙箋在這里加工制作出來,同時吸引了許多參觀者前來體驗。
在中華傳統文化瑰寶中,紙箋加工技藝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閃耀著歷史與藝術的光芒。而劉靖,便是這一技藝的傳承者與創新者。他用自己的不懈探索,書寫著與紙箋的不解之緣。
劉靖出生在一個與紙箋有著深厚淵源的家庭。父親劉錫宏學生時代學習工藝美術專業,對文房四寶有著特殊的感情,母親楊寧英也在文房四寶相關崗位上積累了豐富的紙箋產品知識。1992年下半年,楊寧英在合肥市宿松路租賃了幾間民房從事紙箋加工與生產,“掇英軒”由此誕生。1994年底,父母將“掇英軒”搬到老家巢湖市黃麓鎮楊崗村。
家庭的熏陶,為劉靖的紙箋加工之路奠定了基礎。1995年10月,他放棄在合肥的工作,回到老家,跟隨父母學習紙箋加工技藝。經過兩年刻苦學習,他熟練掌握了拖染、涂布、托裱、砑花、灑金等多種紙箋加工技藝。此后,他接過父母的接力棒,執掌“掇英軒”,開始了對紙箋加工技藝的深入探索。
“你既然決定要走這條路,如果能先把它攻克下來,將來會對你的發展有很大幫助?!备赣H告訴劉靖,粉蠟箋是我國唐代著名的箋紙,很多人想恢復它都沒成功。在父親的幫助下,劉靖一邊在浩如煙海的文獻資料中尋找制作工藝的零星記載,一邊在上百種化學原料中進行試驗。經過無數次的失敗,1997年11月,他終于制作出了質量上乘的粉蠟箋小樣。這一成果得到了時任安徽省文房四寶研究所所長田恒銘的高度贊賞。
在成功恢復粉蠟箋之后,劉靖并沒有滿足。他又相繼開發出多種紙箋產品,如泥金箋、絹本宣、流沙箋、草木染色箋、羊腦箋、硬黃紙等。2008年,劉靖所傳承的“紙箋加工技藝”被原文化部評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掇英軒”也被評為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這是對劉靖多年努力的肯定,讓他更加堅定了傳承和創新紙箋加工技藝的決心。
“在紙箋加工技藝的保護與傳承道路上,我忙得不亦樂乎,手藝人、研究者、老師幾個角色不停變換著?!眲⒕笇τ浾哒f。作為非遺進校園的早期實踐者,劉靖自2007年起便開始致力于紙箋加工技藝的教育工作。當年,他應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之邀,為本科生開設了“手工藝體驗課程”,該課程一直延續了7年,累計向320余名本科生傳授技藝。
如今,劉靖的足跡遍布教育領域。2015年,他被中國科大人文學院聘為兼職研究員。2016年起,他又連續擔任了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社部主辦的國家級非遺項目“中國手工造紙技藝傳承與發展研修班”的導師,向全國260余名學員傳授紙箋加工技藝。
劉靖還在校園之外積極面向社會各界傳承非遺技藝。自2023年4月以來,他所在的掇英軒工作室先后接待了中共巢湖市委黨校、安徽大學、安徽師范大學等多個單位組織的研學旅行和考察調研活動,累計接待近6000人次。
責任編輯:賀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