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相信我嘛!”這是令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腦病二科主任醫師李佩芳自豪的事,他以一根根小小的銀針,為患者祛病緩痛,默默地做著一件件“小事”,午后還在為患者接診是常態。從醫三十余年,他不忘醫者仁心,始終奮戰在臨床一線,致力于腦病的臨床康復研究,并形成一套較為系統的治療腦卒中的療法。李佩芳曾獲全國醫德標兵、安徽省最美醫生等榮譽稱號,并于2024年9月入選“中國好醫生”月度人物。
治病救人 牢記初心急患者之所急
“患者說你好,那才是真的好嘛。”李佩芳出生于1966年12月生,在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的臨床一線已默默耕耘三十余年,牢記醫生的初心,“治病救人是一名醫生的畢生追求。”
醫術精湛的李佩芳,急患者之所急,在為患者診治疾患、解除病痛的同時送去溫暖。2015年,一位18歲女孩患腦炎致四肢癱瘓,前來求助。女孩來自貧困山區,經濟困難。了解到女孩的情況后,在門診治療中,李佩芳千方百計為患者節約費用,為她推拿針灸。經過一個月的精心治療,這位姑娘恢復了生活自理能力。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期間,李佩芳臨危受命,深入宣城市定點醫院治療患者。他逆行而上,發揮中醫特長,結合針灸療法,為患者制訂個性化中藥治療方案,他堅持每日查房,并根據病情適時調整方案,患者治療時間顯著縮短。李佩芳主動擔當,直至最后一位患者出院他才離開。
貢獻突出 新療法帶來尊嚴與希望
愛看書,愛鉆研,李佩芳在臨床上積極創新,繼承了全國名中醫張道宗教授學術思想,創新提出治療神志疾病理論,臨床療效顯著。他還將傳統的針灸、推拿、中藥與現代康復技術相結合,創新了腦卒中康復新療法,大大提高了腦卒中康復療效,減輕了患者和家屬的痛苦,為廣大患者帶去了尊嚴和希望。
患者許先生曾做在江蘇過一場大手術,此后定期來李佩芳的門診,通過針灸進行康復治療。“就相信他,效果非常好。”許先生現在已經是李佩芳的“老熟人”“老朋友”了。
這樣的患者在門診中很常見,患者馬先生因為突發腦梗,手術后撿回一條命,但是一側身體動不了,慕名前來李佩芳的門診接受針灸治療,“我父親也曾腦梗,就是來找李醫生治療的,效果非常好。”數次針灸后,馬先生說已恢復得不錯了,“一次比一次好。”
對本專業有執著追求,工作三十多年間,李佩芳積極申報并主持了多項省部級課題,合作完成多項國家級課題。他先后發表了多篇學術論文,參編著作,獲得科研獎勵,獲批國家發明專利,在等級醫院及全國重點針灸專科等創建工作中均作出了突出貢獻。
不負重托 把一件件“小事”做好
為了解決患者痛苦,李佩芳無論再忙都會按時參加學科會診。深夜里,只要電話鈴一響,他會立即趕往醫院。愛人心疼他,難免會埋怨:“醫院又不是你開的,怎么半夜急診老找你?”他總是自豪地說:“大家相信我嘛!”
很多外地的患者慕名而來,平常的門診中,午后還在接診是常態,李佩芳一點不嫌煩:“我多待一會,患者就能省去幾天的時間。”患者家屬林女士說,李佩芳非常耐心細致,“真是好醫生,對患者他百問不煩。”
專注臨床,李佩芳不計個人得失,多次將獎勵和榮譽讓給他人。作為帶教老師,他對每個學生的家庭情況都了如指掌,總是想辦法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學習中的困難。他對學生言傳身教,教育學生要以服務好病人為己任,確立行醫救人的初心使命。
“我就是一名普通的醫生,這些都是小事。”三十多年如一日,李佩芳堅守在臨床一線,默默做著一件件普通的“小事”,贏得了患者、同行和學生的敬重。
責任編輯:賀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