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濤(河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共河南省委黨校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主任)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作出重要指示,深刻闡明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的地位和作用,明確了堅持守正創新推進黨的創新理論學習研究宣傳的任務要求,提出了堅持“兩個結合”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殷切希望,為新時代工程的實施提供了重要遵循。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黨中央決策部署,立足河南實際,扎根中國大地,賡續中華文脈,厚植學術根基,為學習研究宣傳黨的創新理論、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作出河南貢獻。
堅持守正創新,不斷提升黨的創新理論學習研究宣傳質效。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要堅持守正創新,把學習研究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根本任務,持續提升理論武裝效果,深化整體性研究闡釋,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更加入腦入心、見行見效。
增強學習教育針對性實效性。要堅持把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長期政治任務,優化內容供給,創新方式方法,幫助黨員干部把馬克思主義看家本領學到手、學到家。堅持“第一議題”制度,常態化組織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知原義,及時跟進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最新重要講話重要論述。持續優化學習內容,進一步突出黨的創新理論首課、主課、必修課地位,健全總論、分論、河南篇、行業篇相結合的課程體系,強化習近平總書記對河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學習教育。突出精準施訓,對標組織需求、崗位需求、干部需求,推動學習教育內容供給和需求精準匹配。弘揚理論聯系實際學風,加強案例剖析、現場體驗、行動學習等方法運用,提升學習教育實效。
加強體系化學理化研究闡釋。以深刻的學理揭示人類社會發展的真理,以完備的體系論證自身理論的科學,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特征。持續推進理論的體系化、學理化,是不斷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內在要求,也是重要途徑。要加強對新時代我們黨提出的新理念新論斷新方略的整體性研究闡釋,深入揭示其內在聯系和共同的理論體系。堅持系統觀念,加強整體性、貫通式研究,進一步推動體系化建構。堅持用學術講政治,運用中國特色概念、范式、理論與方法,強化黨的創新理論學理闡釋、學術支撐。
提升宣傳普及吸引力感染力。做好理論宣傳普及,應緊跟時代步伐,轉換話語體系,創新形式方法,更好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注重把政治話語轉化為大眾語言,把有意義的道理講得有意思,使黨的理論真正為人民所喜愛、所認同、所擁有。全面挺進移動網絡新場域,強化數字賦能,綜合運用全媒體方式、大眾化表達、藝術化形式,開展對象化、分眾化、互動化宣傳。邀請更多知名專家學者、先進模范人物等參與進來,增強理論宣講的親和力、說服力。
堅持“兩個結合”,持續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要持續深化對“兩個結合”的研究把握,深化對黨的理論創新的規律性認識,努力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作出貢獻。
堅守魂脈根脈。堅守馬克思主義魂脈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脈,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題中之義、基礎前提。我們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這個根本不動搖,持續深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研究,加強對黨的創新理論中蘊含的原理性成果的研究,加強對新時代我們黨創造性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解決實現問題的經驗研究。必須堅持植根我國歷史文化沃土發展馬克思主義不停步,堅定歷史自信、文化自信,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必須用馬克思主義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優秀因子,將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和豐富智慧更深層次地注入馬克思主義,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有效貫通,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創新。
解答時代課題。縱觀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理論的發展飛躍歸根到底體現在科學解答時代新課題、引領實踐實現新發展。要樹立運用大歷史觀,以更寬廣的視野把握我國社會發展、人類社會發展的大邏輯大趨勢,清醒認識“兩個大局”加速演進并深度互動提出了更多更難更復雜的新考題,迫切需要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上提出新理念、新思路、新對策。要堅持實事求是,在實踐中發現真理、發展真理,用實踐來實現真理、檢驗真理,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展現出更有說服力的真理力量。
站穩人民立場。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人民的創造性實踐是理論創新的不竭源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都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推進黨的理論創新也要走好群眾路線。我們要站穩人民立場、把握人民愿望,深入研究、妥善解決發展所需、民心所向的突出問題。我們要尊重人民創造、集中人民智慧,注重從人民的創造性實踐中總結新鮮經驗,形成接地氣、順民意、得民心的理論,使之成為指導人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
堅持科學引領,推動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要堅持以黨的創新理論為引領,適應時代要求,立足中國實際,提煉總結中國特色標識性概念、原創性理論,推動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
堅持黨的創新理論引領。堅持什么樣的立場方向是哲學社會科學知識生產的根本問題。自主知識體系這一概念本身就體現了“主體性”“原創性”,凸顯了科學引領的極端重要性。馬克思主義來到中國引發了中華文明深刻變革。正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體系才逐步發展起來。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要旗幟鮮明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哲學社會科學知識生產、體系建構,確保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始終沿著正確方向繁榮發展。
立足實際推進知識創新。知識體系是以系統化的學科、學術、話語等形態呈現出來的精神產品集群。創新是知識生產的必由之路。要扎根中華民族歷史文化沃土,緊貼當代中國人民的偉大實踐,立足實際推進概念創新、理論創新、方法創新。要立足當代中國正在發生的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立足中國式現代化這一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把黨的創新理論這一核心優勢資源轉化為知識話語、學術理論、研究范式,運用中國思維,堅持中國立場,創造中國概念,構建中國理論,解釋當代現象,指導中國實踐,更為鮮明地彰顯中國之路、中國之理、中國之治。
一體推進三個體系建設。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知識體系的重要支撐。要統籌加強馬克思主義學科、各類支撐性學科、優勢重點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以及冷門學科建設,共同構成門類齊全的學科體系。創新學術理論體系、學術研究組織體系、學術平臺支撐體系、學術評價考核體系,增強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學術創新、知識生產能力。提煉具有中國特色、世界影響的新概念、新表述,以融通中外的中國敘事,更加充分地展現中國智慧、中國精神、中國力量。
堅持黨的領導,建立健全協同高效充滿活力的工作格局。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強化科研規劃和有組織的科研,加快形成統籌有力、管理科學、激勵創新的工作格局。
加強組織領導。加強黨對工程實施的領導,圍繞工程的重大任務加強系統謀劃,優化頂層設計,更好發揮研究機構主體功能。推進有組織的科研,統籌我省哲學社會科學“五路大軍”,有效整合全省學術資源,凝聚起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強大合力。
培養高素質人才。著力培養馬克思主義理論名家,加大對“中原學者”“中原領軍人才”“中原文化名家”等的傾斜力度,努力推出更多在全省全國有影響的領軍人物。完善激勵機制,加大中青年骨干人才的培養和支持力度,激勵全省社科工作者參與到工程中來,營造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人才競相涌現的良好氛圍。
健全工程平臺載體。強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陣地建設,加強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機構建設,輻射帶動全省各類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機構整體發展。整合專家學者、學術團體、期刊報紙、新媒體平臺、出版機構力量,探索搭建新型創新平臺,凝聚研究合力,推出更多高水平、標志性研究成果,帶動全省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高質量發展。
完善工作體制機制。突破行政組織架構,探索建立聯通互動、點面結合的矩陣管理模式,強化各級各類責任主體之間協同聯動,為推動工程有序實施、有力運轉提供組織保障。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強化正向激勵,營造良好科研生態,更好調動理論工作者的積極性、創造性。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