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理論--視野

著力打造中國特色數字產業集群

作者:王文姬(南京郵電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夏杰長(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數字產業集群是數字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不僅遵循傳統產業集群發展的基本規律,又衍生出自身獨特的特征和發展路徑。在數字經濟時代,數字產業集群更強調技術、算法、知識產權等無形要素的集中,對傳統意義上的土地、設備等有形要素的依賴性大幅下降,具有典型的數字化、智能化、融合性特征。數字產業集群可以是基于地理區位的空間集聚,也可以是基于數字技術的虛擬空間集聚,形成了跨領域、跨產業、跨地域、跨組織的產業集群新范式。因此,有必要明晰我國數字產業集群發展的現實基礎和獨特優勢,把握數字產業集群發展的未來趨勢,加快形成既具有國際競爭力又凸顯中國特色的數字產業集群。

數字產業集群發展的中國優勢

數字產業集群發展必須依托于數字經濟和產業發展基礎。近年來,我國已形成各具特色的數字產業集群發展模式,如數據資源驅動模式、數字技術牽引模式、數實融合帶動模式和網絡平臺支撐模式等,對推動區域經濟發展、促進產業升級和創新起到重要作用。

第一,政策支持和基礎設施建設優勢。政策支持引導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是我國數字產業集群發展的基石。我國政府將數字經濟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實施“超前布局+頭雁領飛”的發展戰略,高度重視數字基礎設施和數據資源體系的超前布局與建設。我國已出臺包括稅收減免、財政補貼、金融支持等在內的多項扶持政策,規劃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國家“芯火”雙創基地、各類數字經濟園區和產業園以及產業互聯網平臺等,旨在推動數字產業創新發展。此外,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信息通信網絡,5G基站數量和光纖寬帶覆蓋率均位居世界前列。

第二,數字化轉型和市場規模優勢。一方面,我國正處于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時期,新業態、新模式的不斷涌現,推動經濟結構優化。數字化轉型不僅提升傳統產業競爭力,也為新興產業發展提供了技術、服務支撐。另一方面,我國龐大的市場規模為數字產業發展提供巨大潛力和豐富應用場景,多元化的數字化服務需求為產業發展和擴張帶來持續動力。在數字化轉型和市場規模的雙重推動下,我國產業數字化占數字經濟比重由2007年的52.9%提升至2022年的81.7%,2023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占比達10%。

第三,數據資源和產業生態競爭優勢。數據要素通過要素替代、效用倍增等改造原有生產函數,通過協同、復用、融合發揮乘數效應。豐富的數據資源和良好的產業生態系統是我國數字產業集群發展的“核心競爭力”。2023年,我國數據生產總量達32.85ZB,同比增長22.44%,數據資源“產—存—算”規模優勢基本形成,數據“供給—流通—應用”主體逐漸豐富。同時,我國初步形成了產業生態系統競爭新優勢,表現在世界營商環境排名不斷提升、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全產業鏈創新能力增強等多個方面,正在從參與全球產業鏈分工向自主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穩步邁進。

準確把握數字產業集群發展趨勢

第一,新技術、新模式加速涌現,催生超級數字產業集群。依托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和區塊鏈等新興技術,數字產業集群向縱深方向發展。大模型的不斷迭代、算力的快速發展以及應用場景的日漸豐富,可能促使產業集群發展突破傳統的狹義認知,催生超越傳統要素配置范疇的超級數字產業集群。超級數字產業集群更加強調區域數字生態系統的協調發展、長期競爭優勢、全球品牌建設以及對區域經濟發展的深度嵌入,不僅是一個規模龐大的經濟組織,更接近于一種經濟治理模式或經濟治理結構。這就要求加強頂層設計,完善政策支持體系,引導產業集群間的協同互動。同時,注重培育開放包容的數字文化,促進全球資源要素的深度參與,不斷提升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第二,科技自立自強成為大國競爭關鍵,因此必須把握數字產業集群發展主導權??萍甲粤⒆詮娛墙ㄔO科技強國的必然選擇,也是中國數字產業集群發展的關鍵所在。我國數字產業集群發展必須以科技自立自強為主線,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擁有更多核心技術和知識產權,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才能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形成獨特優勢,在全球數字化浪潮中保持競爭力和主導權。一是加大政府對基礎研究的支持力度,調動企業自主創新的積極性,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半導體芯片等關鍵領域攻關上。二是完善創新引導機制,加強各類創新主體的互聯互通,依托重大科技項目加強產業集群內外鏈接的緊密程度。三是加大科研經費投入力度,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領軍企業,充分促進數字產業集群的技術擴散和知識溢出,切實提升數字產業集群核心競爭力。

第三,擴大“數實融合”賦能成效,推動數字產業集群做強做優。加快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是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機遇和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選擇。數實融合能夠有效賦能數字產業集群發展,優化產業鏈供應鏈空間布局,促進技術、信息、知識等資源要素突破時空限制充分流動共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數實融合能夠推動數字產業集群在多個方面實現升級和躍遷,比如,催生新業態新模式,加速數字技術在更大范圍的拓展和應用,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帶來新的解決方案,等等。因此,在制度方面,應推動制定統一的技術標準與交互規范,降低數實融合過程可能帶來的障礙。在政策方面,積極推進重點領域融合試點,支持數字技術在一些重要產業的示范應用和積極推廣,培育數實融合的先行者。在技術方面,加快布局建設高速網絡、云計算中心、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和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有力支持數據的快速傳輸和安全存儲,為數實融合提供技術支持。

第四,加快構建數字生態系統,保障數字產業集群健康可持續發展。數字生態系統是基于數字技術的一種新型經濟形態,相比數字經濟更強調生態內的共識和治理,由此構建了一個維度更高、更加綜合的經濟活動環境。良好的數字生態系統不僅有助于促進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還通過優化資源配置和增強產業鏈協同,提升數字產業集群的整體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為此,一要推進基礎設施的前瞻性布局與迭代升級。通過制定實施一系列國家戰略規劃,促進數字基礎設施的前瞻性規劃和科學布局,并建立動態的迭代升級機制,確?;A設施能夠適應技術進步和市場需求的變化,從而為數字生態系統提供持續的動力支撐。二要重視數據治理框架的系統構建與安全保障。加快推進涵蓋數據采集、處理、存儲、傳輸和共享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通過法律、政策和技術創新,確保數據資源的合法利用和安全防護,夯實數字生態系統的信任基礎。三要建立“產學研用”協同創新與人才培養機制。通過建立“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平臺,促進知識共享和技術轉移,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技能的數字人才,為數字產業集群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責任編輯:王振華

更多24小時新聞排行
更多專題推薦
更多視頻
Copyright?中共安徽省委《江淮》雜志社版權所有皖網宣備090008號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8001726號-2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紅星路1號省委辦公廳服務樓8樓聯系電話:0551-62609367郵編:2300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练瑜伽的时候进入| 天堂资源中文在线| 成年在线观看免费人视频草莓| 亚洲а∨精品天堂在线| 欧美群交在线播放1|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网站视频| 老头天天吃我奶躁我的视频| 国产四虎精品8848hh| 欧美jizz18欧美| 国产精品免费在线播放| 91自产拍在线观看精品| 天天舔天天干天天操|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高清 | 国产喷水女王在线播放| 亚洲视频你懂的| 国产精品无码2021在线观看| 99久久人妻精品免费二区| 天天摸天天操免费播放小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成人在线视频免费|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首页| 日本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下载| 久草视频在线资源站| 机机对在一起30分钟软件下载| 免费萌白酱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麻豆第一区MV免费观看网站 | 久久丫精品国产亚洲AV| 日本护士xxxx爽爽爽|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 日韩美女片视频| 九九热在线视频播放| 极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福利视频免费看| 六月婷婷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黄色黄色一级片| 国产放荡对白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另类专区欧美制服| 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老狼| loosiesaki| 日本一卡2卡3卡4卡三卡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