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理論--視野

推動農業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來源:新華日報2025-04-08作者:

作者:張秀萍(江蘇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南通大學基地辦公室主任,副教授);成長春(南通大學江蘇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兼首席專家,教授)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指出,抓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要搭建平臺、健全體制機制,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讓創新鏈和產業鏈無縫對接。這為進一步推動農業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引和根本遵循。農業科技創新與農業產業創新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加快推動農業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內容,對加快實現高水平農業科技自立自強、建設農業強國具有重要意義。

強化創新主體融合,激發多元創新動能。農業科技創新主體(如科研機構、高校、涉農企業)與農業產業創新主體(如農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深度融合是提升農業新質生產力、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關鍵。一方面,強化農業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通過宏觀政策支持農業科技企業成為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雙主體”。加大培育農業科技領軍企業力度,引導其牽頭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推動其與高校、科研機構建立“出題—答題—閱卷”的閉環,形成“科研支撐產業、產業反哺科研”的良性循環。此外,優化科研項目管理,賦予企業更大技術路線決策權,加速成果轉化。另一方面,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通過政策扶持、資金支持等方式,培育一批規模大、實力強、創新能力突出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鼓勵龍頭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建立企業研發中心,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和產品創新。支持龍頭企業通過兼并重組、強強聯合等方式擴大規模,提升市場競爭力,并發揮其在產業鏈中的引領帶動作用,推動上下游產業協同發展。

強化創新平臺融合,推進資源要素集聚。科技創新平臺是推動農業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重要載體。一是搭建農業科技經濟一體化平臺。充分利用農業資源稟賦,圍繞生物育種、智能農機等重點領域加快建立“需求導向、企業出資、院所攻關”的協同平臺,加大支持國家、省重大創新平臺在南京國家農業高新區布局建設的力度,打造區域農業與科技融合中心。二是搭建農業數字技術平臺。加大建設數字驅動的要素配置平臺力度,依托區塊鏈技術構建全國性農業科技要素交易市場,打破地域與行業壁壘,實現技術、人才、資本等要素的精準匹配;利用數字孿生技術建立農業產業鏈數字平臺,整合種植、加工、銷售等信息,實現農業生產信息的共享和互通,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和質量。三是加快農業中試基地與概念驗證中心建設。加快建設專業中試平臺和概念驗證中心,提高實驗室成果的成熟度,推動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的提升。同時,鼓勵高校開放科技資源,與涉農企業、科研院所共建互用研究開發機構和平臺基地,助力農業科技創新賦能產業創新。

強化兩鏈深度融合,推進農業科技成果產業化。強化農業創新鏈和產業鏈深度融合,是指將農業科技創新的各個環節與農業產業發展的各個階段進行有機結合、協同互動,形成一個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有機整體。一是實現創新環節與產業環節的無縫對接。在農業創新鏈中,將科研機構和高校開展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成果,迅速、有效地轉化為農業生產實際中可操作、可應用的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同時,農業產業鏈各環節將生產經營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需求,及時反饋到創新鏈,引導科研方向。二是促進資源共享與協同合作。推動農業創新鏈上的科技資源與農業產業鏈上的土地、資金、市場渠道等資源實現共享與優化配置;推動科研院校、農業科技企業、農民合作社、政府部門等創新鏈和產業鏈上的各類主體,在項目建設、人才交流、平臺共建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三是實現價值共創與提升。一方面,要提升農產品附加值,通過創新鏈與產業鏈的融合,在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等各個環節融入科技創新元素,提高農產品的品質、功能和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要增強產業整體競爭力,通過創新鏈與產業鏈的深度融合,促進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推動農業向綠色化、智能化、品牌化方向發展,提高農業產業的整體素質和抗風險能力。

深化融合體制機制改革,激發農業科技和產業創新活力。要消除農業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之間的結構性梗阻,關鍵在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一是改革科技管理體制。鼓勵農業科研機構與科技企業共建運營公司,實行“事業單位+市場化團隊”雙軌管理;構建長效支持機制,完善分類評價機制,加快推進農業科技成果評價改革,同時建立動態競爭機制,推廣“揭榜掛帥+賽馬制”并行模式,嘗試突破種業、機械化種植等“卡脖子”技術瓶頸。二是完善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推動人才要素流動。吸引外部高端人才,制定具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吸引國內外農業領域的高端人才、領軍人物和創新團隊投身農業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健全人才柔性流動機制。鼓勵農業科研人員在企業兼職取酬、保留編制參與創業,推行農業高層次人才“雙聘制”,大力實施“專家駐企”計劃,鼓勵專家團隊與農業企業聯合研發。培育本土專業人才。健全跨界人才培養體系,圍繞國家緊缺農業人才需求,完善和更新農業教育課程體系,在農業院校開設“智能農機+作物學”“生物技術+供應鏈管理”等交叉學科,培養具備創新精神和交叉學科素養的高素質農業創新人才。三是健全科技創新投融資機制。堅持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相結合,構建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壯大耐心資本,設立農業產業投資基金和風險補償基金,推動金融向科技創新傾斜,精準滴灌,著力破解農業科技領域“融資難、風險高、周期長”的痛點。同時,引導社會資本投向農業科技創新領域,鼓勵龍頭企業通過并購或參股等形式整合上下游產業資源,構建多元化的農業科研投入體系。


責任編輯:王振華

更多24小時新聞排行
更多專題推薦
更多視頻
Copyright?中共安徽省委《江淮》雜志社版權所有皖網宣備090008號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8001726號-2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紅星路1號省委辦公廳服務樓8樓聯系電話:0551-62609367郵編:2300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色欲www综合网| 国产女人乱子对白AV片| yellow高清在线观看完整视频在线 | 欧美精品手机在线| 依依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美女免费视频黄的| 国产亚洲情侣一区二区无| 黄色一级片在线看| 日韩人妻系列无码专区| 亚洲另类春色校园小说| 欧美黄色xxx| 国产1000部成人免费视频| 青青草原伊人网| 我要打飞华人永久免费|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宅男| tube8中国69videos| 少妇高潮无套内谢|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亚| 欧美俄罗斯乱妇| 亚洲女初尝黑人巨高清| 欧美精品免费在线| 亚洲男人第一av网站| 永久免费观看的毛片的网站| 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青青草国产三级精品三级| 国产成人无码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色偷偷女男人的天堂亚洲网|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99盘| 你懂的国产高清在线播放视频| 嫩草视频在线看| 丝袜美腿中文字幕| 成人免费小视频| 中国china体内裑精亚洲日本| 抱着cao才爽| 亚洲国产成人超福利久久精品 | 紧窄极品名器美妇灌| 国产乱子经典视频在线观看| 青青青视频免费| 国产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 色综合久久综合网|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