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化是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強勁動力。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在理性反思西方工業化道路的基礎上,根據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實際,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堅定發展制造業和實體經濟,同時賦予工業化嶄新的發展內容、特色和實現路徑,是對21世紀工業文明的有益探索。推進新型工業化,就是要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筑牢和鞏固中國式現代化的實體經濟根基。
黨的二十大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提出到2035年要“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形成新發展格局,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這指明了新型工業化在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事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是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和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一招。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必須統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在新一輪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背景下,向第一、第三產業提供更多能夠大幅度提高勞動生產率、能夠促進農業綠色低碳轉型的產品和技術,是發展新型工業化的重要任務之一。同時,新型工業化也將為現代化中心城市、新型城鎮、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提供充足的產業支撐。
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以新型工業化賦能中國式現代化,要把握以下重點方向。
重視新型工業化與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的戰略協同,通過融合發展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
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統籌推進補短板、鍛長板、強基礎,建設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產業體系,不斷增強產業鏈韌性和競爭力,把發展主導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堅持把創新作為新型工業化的根本動力,把產業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系統布局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緊緊抓住數字技術變革機遇,推動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發展,以信息化培育新動能,持續推進制造業高端化、數字化、綠色化轉型。統籌推進重點行業碳達峰,構建綠色制造和服務體系,全面推動工業綠色發展。
以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為方向持續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加快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裝備,系統提升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打造更多“中國制造”名片。培育壯大新興產業,系統推進技術創新、規模化發展和產業生態建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構筑未來發展新優勢。
大力推進制度創新,破除阻礙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為推進新型工業化提供強大支撐。
(作者:朱曉俊,系內蒙古社科聯副主席、研究員)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