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要“完善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生物醫藥、量子科技等戰略性產業發展政策和治理體系,引導新興產業健康有序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以科技創新為主要驅動力,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方向,是發展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重點領域。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關系著經濟增長新引擎的帶動力,關系到國家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和國際競爭格局的構建。
融合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持續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發展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本質要求。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先進技術為支撐,科技創新提升全要素生產率,為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持續推動力。產業創新帶動科技成果轉化,加速技術迭代,創新和豐富應用場景,將含“新”量轉化為含“金”量,帶動戰略性新興產業持續發展壯大。要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作用,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協同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作為“出題人”“閱卷人”,科研機構、高校、企業攜手作為“答題人”,以企業為核心建立“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解決關鍵環節、關鍵技術、關鍵材料“卡脖子”問題。要提高科研成果轉化效率,鼓勵科研人員通過技術、知識產權入股等方式共同組建科技創新型企業,或為科技創新型企業提供技術指導,獲取股權、分紅、獎勵。加強技術經理人隊伍建設,創新中介服務體系,促進科研成果與產業應用對接。通過創新戰略性新興產業應用場景,利用超大市場規模優勢,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供給與市場需求融合,以應用為主導,以需求為牽引,促進新興產業持續發展壯大。
優化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有序發展。產業集群能夠提升創新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優化要素配置,提高產業競爭力,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健康有序發展的重要途徑。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不斷演進,但仍存在著產業集群融合程度不高、區域同質化嚴重等問題。要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培育和壯大龍頭“鏈主”企業,提升產業鏈資源整合能力,推動新興產業建鏈強鏈,“一鏈一策”布局新興產業集群。應加強統籌布局,各地應結合產業優勢、需求狀況,構建世界級、國家級、區域特色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形成集群梯度發展態勢,避免盲目同質化發展。加強集群內企業協同發展,強化集群內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政策鏈“四鏈融合”,建立內部資源共享、創新合作機制,發揮集群協同效應。
統籌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健康發展。產業發展需要有為政府的引導與支持,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之所以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取得重大成就,離不開政府的戰略眼光、統籌協調、產業政策、配套支持等,但也應防止政府過分干預和過度保護,防止形成地方保護主義和市場分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創新需要各種要素的優化組合聚合創新,資源要素在市場上自由流動必不可少,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創新發展需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豐富應用場景,破除市場分割。戰略性新興產業要發展壯大成為現代產業體系新支柱、經濟增長新引擎,需要增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內生發展動力,發揮市場“無形的手”的作用。應明確政府搭建平臺、創造條件、提供保障的作用,發揮市場的力量,協同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作者:李暢,系重慶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金融科技應用專業負責人)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