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理論--視野

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

來源:中國軍網2025-01-27作者:劉慶齡 王蒲生

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并將“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作為部署的重點任務之一,彰顯了我們黨對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辯證統一關系的深刻認識。新征程上,必須認真落實會議部署,進一步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以高質量發展的實際成效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

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是我們黨領導經濟工作一以貫之的基本原則。早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毛澤東同志就深刻指出,不搞科學技術,生產力無法提高。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我國科技事業在外部技術封鎖、內部百廢待興的形勢下取得快速發展,有力支撐了我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的建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任務,量子科技、生命科學、物質科學、空間科學等領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創成果,“嫦娥”攬月、“天和”駐空、“天問”探火、“地殼一號”挺進地球深處,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輻射范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給生產力發展帶來顛覆性影響,引發全球產業結構和布局趨勢性調整重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我們必須搶抓機遇,加大創新力度,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超前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前進道路上,必須進一步增強緊迫感,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為我們把握發展主動權、塑造競爭新優勢、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更加強勁的動力支持。

科技創新是產業創新的“加速器”。科技創新能夠改進傳統產業、催生新興產業,促進產業結構不斷優化調整。一方面,科技創新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強大支撐。當前,新興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層出不窮,能夠有效支持傳統產業更新生產設備、優化工藝流程、改變商業模式,推動傳統產業提高生產效率、降低運營成本、提升產品質量,不斷朝著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轉型。另一方面,科技創新為新興產業蓬勃發展注入鮮活動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隨著前沿尖端技術不斷突破創新,智能芯片技術引領人工智能產業迅猛崛起,基因技術為生物醫藥產業注入強勁動力,新能源技術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綠色引擎,勾勒出科技創新引領新興產業發展的壯麗圖景。總體而言,政產學研用創新主體協同融合,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將有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支撐我國產業邁向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中高端,為產業創新提供源動力。

產業創新是科技創新的“試驗田”。產業創新能夠驗證、拓展、完善科技創新成果,為科技創新提供實際應用場景和深厚物質基礎。一方面,科技創新成果只有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才能真正實現價值,產業創新為此提供廣闊舞臺。大中小企業強化融通創新,面向市場需求,不斷探索新機遇、新模式、新業態,不斷研發新產品、提供新服務、開辟新賽道,助推科技創新成果商品化和產業化,促進實現科技創新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另一方面,科技創新并非空中樓閣,離不開堅實的物質基礎,產業創新可為此提供有力保障。產業創新順應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能夠密切各類創新主體聯系,促進創新資源優化配置,幫助企業獲得更大市場份額和更高市場利潤,確保新一輪科技創新獲得足額資金支持。總體而言,產業創新能夠檢驗科技創新成效,引領科技創新成果精準匹配產業需求,助推創新鏈和產業鏈良性循環,進而提升科技創新的整體活力。

融合發展需要打好多方協同的“組合拳”。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需要政產學研用綜合發力,增強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韌性,確保我國經濟航船乘風破浪、行穩致遠。推進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推動國家實驗室、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等創新力量面向產業需求,共同凝練科技問題、聯合開展科研攻關、協同培養科技人才,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項目,加大對集成電路、工業母機、基礎軟件等領域的研發力度,為重要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提供科技支撐。開展“人工智能+”行動。利用人工智能、先進計算等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精準識別和培育高潛能未來產業,增強未來制造、未來健康、未來能源等產業集群的國際競爭力,更好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提高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的整體效能。健全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加強金融監管,明確金融監管部門和行業主管部門責任,完善金融產品和服務,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創業投資,以滿足不同類型企業的融資需求,進而有效聚集創新資源,集中力量推進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產業孵化。規范地方政府和企業行為。優化地方政績考核標準,加強環保、能耗、技術等高標準引領,鼓勵各類企業“向上競爭”、遏制“逐底競爭”,打破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控制新增產能,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有序退出過剩產能,進而引導資本和勞動力向科技創新、高端制造等領域合理流動。

(作者單位:清華大學)


責任編輯:王振華

Copyright?中共安徽省委《江淮》雜志社版權所有皖網宣備090008號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8001726號-2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紅星路1號省委辦公廳服務樓8樓聯系電話:0551-62609367郵編:2300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人强jizzjizz老|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免费在线视频| 老司机午夜在线视频免费观| 我和麻麻的混乱生活|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播放| 色欲色av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a毛片免费播放全部完整| 日本高清有码视频| 亚洲欧美另类一区| 老头天天吃我奶躁我的动图 | 影音先锋男人站| 五月婷婷六月爱| 特大巨黑吊aw在线播放| 国产丰满岳乱妇在线观看| 91大神在线免费观看| 把腿抬起来就可以吃到扇贝了| 亚洲国产综合在线|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国产| 在线播放无码后入内射少妇| 丰满少妇人妻无码专区| 欧美人妖视频网站| 免费的涩涩视频在线播放| 野花高清完整在线观看免费8|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中国大臿蕉香蕉大视频| 欧美亚洲日本视频| 免费女人18毛片a级毛片视频| 韩国三级日本三级香港三级黄| 国产美女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99视频在线免费| 我就想添50多的老女人水很多| 久久99精品九九九久久婷婷| 欧美一级高清黄图片| 人妻系列av无码专区| 色yeye香蕉凹凸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真实乱偷人视频| 99在线小视频| 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