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安慶潛山市堅持將紅色資源作為黨員教育的重要抓手,在繪亮紅色圖譜、講好紅色故事、拓展紅色實踐上聚力用勁,將紅色資源轉化為黨員教育的“生動教材”,推動黨員教育工作提質增效。
繪亮紅色圖譜,讓紅色陣地“亮起來”,提升黨員教育牽引力。堅持在挖掘、保存、開發、拓展上下功夫,聯合市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市文旅體局、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等有關部門工作力量,通過查閱檔案資料、走訪烈士后代、公開征集等方式,摸清本地區紅色資源的數量門類、保管保護、傳承利用等情況。截至目前,摸排梳理不可移動革命文物33處,發掘修復革命遺址335處。以“一矩陣一圖譜”為驅動,對市內紅色遺存進行升級改造,綜合運用油畫、場景、投影、情景化雕塑、數字化等技術,打造紅源潛山革命歷史陳列館、皖西工委辦公舊址等紅色教育基地16個,將凝固的歷史細節故事再現為鮮活的黨性教育,為黨員干部提供新鮮有趣的黨史學習教育、黨建主題活動、革命場景復原等體驗。今年來,市烈士陵園入選第七批國家級烈士紀念設施名單,皖西工委駐地舊址入選安徽省紅色教育基地。精心編制“紅色圖譜”,將紅色教育基地與現場教學點融合貫通,規劃開發“紅源潛山”尋跡游、“紅色印跡”熱血游、“紅色精神”鄉村游等3條紅色教育精品線路,通過瞻仰革命遺址、重溫入黨誓詞、過“政治生日”等多種形式,讓黨員干部在“眼觀、耳聽、歌頌、步行、心品、身歷”中點燃紅色激情,筑牢理想信念。2024年以來,吸引3萬余名黨員就近就便接受黨性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
講好紅色故事,讓紅色教育“熱起來”,提升黨員教育感染力。注重紅色文化內涵挖掘和價值闡釋,聯合市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市委黨校等單位,通過實地走訪、查閱檔案等形式考究史實,把好紅色故事的政治關和史實關。圍繞潛山重大黨史事件、重要革命遺址、重要人物,編撰出版《潛山黨史一卷、二卷》《紅源潛山—潛山市革命歷史影像》《潛山紅色文化與大別山精神研究》等黨史著作,分發至各基層黨組織。將紅色文化與黃梅戲、大鼓書、三句半等藝術形式相融合,加大紅色文化進校園、進鄉村力度,以革命烈士陳桂珍先進事跡為基礎,組織開發大型黃梅戲“藝術黨課”《新四軍母親》,先后開展公演130余場次,吸引10萬名黨員群眾觀看;另一方面采取實景拍攝、黨史專家訪談、情景再現等形式,攝制《9年時間,12任縣委書記慷慨赴死:為革命流血何妨!》《皖西工委在潛山》《追尋》等系列黨史片,推動紅色資源活化為可視、可聽的“精神食糧”。其中,《皖西工委在潛山》入選全省精品微黨課。通過個人自薦、部門推薦和點名邀請等方式,從黨史專家、烈士后代、黨校教師、紅色講解員等群體中篩選政治素質好、宣講經驗豐富的人員,組建紅色宣講團,分批赴村(社區)、機關、“兩企三新”、學校、軍營等地宣講紅色故事,讓黨員干部在感悟崢嶸歲月中錘煉黨性修養,接受精神洗禮、汲取奮進力量。
拓展紅色實踐,讓紅色動能“實起來”,提升黨員教育影響力。全市各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堅持學用結合,從紅色歷史中培根鑄魂提能。在農村,結合基層黨建“整鄉推進、整縣提升”目標,將紅色教育與紅色研學、特色產業等有機結合,以“紅色”引領“古色”升值“綠色”。官莊鎮創新推廣“紅色教育在館內、軍事訓練在營地、勞動實踐在田間、吃飯住宿在農家”紅色研學模式,有效避免同質化和產業單一化,去年以來吸引5000余名黨員干部、青少年學生參觀學習;水吼村、馬潭村、紅光村依托紅色資源優勢,沿旅游路線發展特色餐飲、文創產品、精品民宿等產業,深化農文旅融合發展,帶動村強民富。在城市,打造“潛心潛意”基層治理黨建品牌,以“雙聯系雙報到雙服務”“我為群眾辦實事”、承諾踐諾為載體,1800余名在職黨員下沉一線,開展理論宣講、文明創建、糾紛調處、信息采集、森林防火等各類志愿服務,變群眾“問題清單”為“幸福賬單”,釋放為民服務“紅色動能”。在惠企便民方面,聚焦“工業強市”戰略,設立“潛心辦”企業服務日,創建重點項目黨員領辦代辦、“營商環境體驗員”、“問題幫辦 助企發展”機制,設置“黨員示范崗”“志愿者服務”專崗、幫辦代辦服務點、“辦不成事反映窗口”,通過靠前服務、精簡程序、優化流程、縮短時限,讓企業“輕裝上陣”,為市域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儲成林)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