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蕭縣堅持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積極探索治理新模式,聚焦群眾需求,資源整合,推動基層治理水平持續提升。
強化黨建引領,筑牢基層治理根基。將基層治理納入總體工作部署,建立縣、鎮、村(社區)“三級書記一起抓”工作體系,充分發揮書記“領頭雁”作用,以“書記項目”為抓手,實行治理工作清單化管理、項目化推進。對原有組織體系進行拆分細化,完善“鄉鎮(街道)黨(工)委——村(社區)黨組織——自然村(小區)黨支部——樓棟(網格)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組織架構,成立網格黨支部248個,將黨的建設、信訪維穩、應急管理、安全生產等納入網格管理事項,推深做實黨建引領“多網合一”。持續深化“皖美紅色物業建設”,推動成立物業黨支部11個,將黨建工作寫入物業章程,制定職責清單和負面清單,督促行業主管部門共同推進問題解決。
整合資源力量,激發基層治理活力。按照“黨建共商、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同發展”原則,積極推進社區“大黨委”建設,整合駐區單位、非公企業、小微店鋪等轄區資源力量,健全社區黨建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商議轄區內涉及群眾共同利益的民生實事。深入挖掘轄區內陣地、文化、服務、信息等服務資源,構筑以社區黨組織為領導核心,居委會、業委會和物業服務企業協同運轉、職能部門支撐保障、社會組織評估監督、居民群眾參與融合的“1+3+N”工作格局,推進黨建工作和物業工作深度融合。積極創新“鄉賢+”治理模式,結合鄉賢的職業特點、經驗學識、個人特長,實施“四員”制度,動員鄉賢主動參與村級事務民主協商、矛盾糾紛化解等工作。
聚焦群眾需求,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利用小廣場、樓棟廳、微信群等線上線下載體,搭建“說事日”“議事會”等多元化協商議事平臺,進一步拓寬居民訴求渠道,通過定期開展懇談會和“有話當面說、有事共商量”活動,著力構建群策群力的治理局面。依托在職黨員、小區“三長”、五老鄉賢、志愿者等,積極培育保潔監督隊、治安巡邏隊、“紅管家”服務隊、鄰里“幫幫團”等自治互助組織,推動實現“鄰里事、鄰里議、鄰里定”。創新推進“智慧社區”建設,發揮“互聯網+大數據+微治理”合力作用,按照“一個自助服務機、一個核心數據庫、N個服務事項”的建設架構,整合設置20余項線上服務,有效實現“問題線上議、需求線上提、難題線上解、費用線上繳”。截至目前,“智慧社區”平臺已向居民發布生活信息2800余條,線上處理居民事務1400余項。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