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理論--研究

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文化心理路徑

作者:譚旭運(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2013年,習近平主席在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首次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以應對日益突出的全球性挑戰,在本國發展中促進全球共同發展。2017年,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首次寫入聯合國決議,中國方案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如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正逐步從中國的倡議擴展至全球的共識,從美好的愿景轉變為具體的實踐。然而,由于多元文化心理和價值觀念的差異,推廣和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仍面臨諸多挑戰。因此,我們需要系統地解析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傳統文化根基和心理內涵,明確不同文化圈、不同國家和地區民眾認同和接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面臨的文化心理挑戰,提出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社會文化心理路徑,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決策依據。

傳統文化根基和現代心理表征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歷程中的創新發展,是“兩個結合”的生動實踐,為全球共同創造美好未來提供了指引。我們需要深入探索其背后的傳統文化心理源泉,明確現代民眾對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文化心理表征,以準確理解這一理念的豐富內涵。諸如“天下大同”“協和萬邦”“和而不同”“和衷共濟”“天人合一”等貫穿中華文明發展歷程和諸子百家思想中的“和合”理念,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形成提供了豐富的思想資源。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對儒家核心文化“仁愛”精神的弘揚與超越,實現了從“小我”到“大我”、從“家國”到“人類”的目標轉換,消解并超越了儒家仁愛思想的等級界限,創新和升華了中華傳統價值理念。道家的“無為而治”政治策略有助于解決國際政治中的霸權主義問題,“天人合一”的態度有利于解決生態失衡問題,“齊同萬物”的理念是摒棄文化狹隘觀念的重要智慧。墨家的“兼愛”思想為在當今市場經濟下構建全球倫理提供了解釋,“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強調了利他與利己的統一。

《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的倡議與行動》白皮書指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每個民族、每個國家、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緊緊聯系在一起……推動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共生共享和共同發展構成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核心,“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作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精神紐帶,打破了零和博弈、叢林法則等西方傳統舊觀念。清華大學心理學系王丹君、張鵬、彭凱平通過自由聯想、質性訪談等系列研究方法,探討了人們對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文化心理表征,提出人們理解的這一新理念的主要內涵包括和平共處、休戚與共、合作互助和可持續發展四個方面。未來,我們在進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內涵和心理表征的學術研究和對外傳播時,需要更加明確、詳細且有理有據地進行,以增強全球公眾對這一理念的客觀和清晰認知。

面臨的文化心理挑戰

世界各國和各民族存在的文化心理的差異性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面臨的基本挑戰。研究者們對全球各國民眾的社會文化心理進行了深入研究,如霍夫斯泰德(Hofstede)等的文化維度研究、施瓦茨(Schwarts)和英格爾哈特(Inglehart)的世界價值觀研究等,都從各自的角度構建了文化心理地圖。塞繆爾·亨廷頓(Samuel P. Huntington)在其《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書中將世界劃分為八大文明板塊,并提出了“文明沖突論”。每個國家和民族的社會制度、歷史背景和文化傳統的差異衍生出獨特的社會文化心理特性,包括習慣化的思維方式和穩固的價值觀念等。由于這些特性的客觀存在,使得人們往往本能地維護和合理化既有觀念,對新的價值理念則有較強的抵觸情緒。

21世紀以來,貧富差距加劇、公共衛生危機、氣候變化、網絡信息安全等全球性問題更加突出。由于應對這些問題的資源有限,以及存在治理機制失靈等結構性矛盾,不同國家和民族之間的分歧與矛盾有所擴大,不同文明之間的沖突進一步凸顯。與此同時,世界范圍內推動經濟增長和繁榮的力量有所減弱,全人類的基本權利和生命健康保障不斷受到威脅。受此影響,以自我和內群體利益為主導的“本群優先論”在西方國家更容易影響其短期行為和政策決策,而強調命運共享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這些國家的認同則可能會受到制約。

伴隨著世界局勢的“東升西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為緩解優越地位持續降低的戰略焦慮,盡力阻礙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傳播,并散播“文明優越論”“中國威脅論”“國強必霸論”等觀點,試圖消除國際社會對該理念的認同。相比之下,我國對外傳播話語主體較為單一,境外發聲渠道較少,信息落地能力弱,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傳播范圍和接納程度。

文化心理基礎與踐行路徑

盡管面臨諸多挑戰,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認同依然具有深厚的文化心理基礎。人類天生就具有同情心和公平感,這種全球社群的心理感知增加了歸屬感、信任感和幸福感,使人們更加關注人類的基本權利與和平發展。這為人們接受和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提供了情感基礎。在全球化進程中,文化多樣性的深入發展使得全球各國命運更加緊密地相連,各國相互間的影響也變得更為深刻。各國不斷尋求多元文明互鑒的新局面,使得多元文化和聚合文化認同不斷增強。20世紀90年代,費孝通先生首次提出,除了關注生態秩序和社會秩序外,還需要關注心態秩序,“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是對建立人類心態秩序的最佳闡釋。這種求同存異、聚同化異的思想,凝聚了各國人民的價值共識,也構成了人類文明共生理念的心態基礎。

鑒于國內民眾、港澳臺同胞、海外華僑華人、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民眾、世界其他國家民眾在文化心理相似性方面的“差序格局”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認同的影響,需要充分了解這些群體的社會文化心理特征的差異性,進而描繪人們認知、認同、接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基本情況。其中,華僑華人是國際文化交流的主體之一,他們豐富多彩的實踐可以促進我國與各國之間的溝通與交流。為此,可以依托民間企業和社會組織平臺開展人文交流活動,充分發揮華僑華人群體在多元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使這一理念在全球范圍內更加深入人心。

為了促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認同,還需要將其融入民眾生活中,使其具象化。第一,樹立各國各民族共享的文化符號,實現政治凝聚和心靈認同,把握共情意識,以情感共鳴放大不同文化間的共性。例如,小說《三體》和電影《流浪地球》在海外的火熱,就是因為深入思考了全球性災難與危機,設置了容易讓觀眾共情的情感觸發點。第二,大型體育賽事也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方式,通過體育運動所蘊含的契約精神、公平理念、團結意識、包容格局,促進全世界的相互理解與認同。習近平總書記在成都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開幕式歡迎宴會上的致辭中指出,“歡迎大家到成都街頭走走看看,體驗并分享中國式現代化的萬千氣象”。成都市以大運會為契機,以“三城三都”推進世界文化名城建設,成為國際交流新的熱土。第三,通過跨國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教育等方式,與世界分享技能技術,促進中低收入國家經濟發展,提升民眾生活質量。比如,近年來廣受歡迎的“魯班工坊”作為職業教育國際交流平臺,已經成為中國技能技術“走出去”的一張名片,搭建了我國職業教育與世界溝通的橋梁。此外,在傳播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過程中,我們應充分利用社交媒體和新媒體技術,以輕松明快的方式表達觀點,搭建正能量的網絡社群,實現對青年的價值引領。同時,抓住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機遇,積極參與數字經濟國際合作,維護和完善多邊數字治理機制,利用人工智能等新科技,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世界進入新的變革期提供堅實支撐力量。


責任編輯:王振華

更多24小時新聞排行
更多專題推薦
更多視頻
Copyright?中共安徽省委《江淮》雜志社版權所有皖網宣備090008號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8001726號-2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紅星路1號省委辦公廳服務樓8樓聯系電話:0551-62609367郵編:2300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99久无码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蜜芽| 高清国语自产拍免费视频| 国内自产一区c区| 一个人看的毛片|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漫画 | 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大道香蕉高清视频app | 成人品视频观看在线| 久久久久夜夜夜精品国产| 最近中文字幕2018| 国产精品久久福利网站| 99精品全国免费观看视频| 小芳啊灬啊灬啊灬快灬深用力| 中文字幕在线影院|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午夜福利无码1000合集 | 又粗又大又爽又紧免费视频|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看在线影院|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免费的性色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散步乳栓项圈尾巴乳环小说| 久久伊人久久亚洲综合| 日韩美视频网站| 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校花小冉黑人系列小说| 亚洲另类激情专区小说图片| 男女性高爱潮免费网站| 公和我在厨房好爽中文字幕| 精品熟女碰碰人人a久久|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999小说| 蜜臀av无码人妻精品|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777精品成人影院| 国产综合久久久久| 91传媒蜜桃香蕉在线观看| 国产资源视频在线观看|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九色| 性xxxx18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