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志明(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紀委書記、副所長、研究員)
黨的領導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保證。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立足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戰略高度,著眼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聚焦用改革精神和嚴的標準管黨治黨,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長期執政能力,創新和改進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科學回答在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下,黨的建設制度改革領域改什么、如何改、要取得什么樣的效果等問題,提出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重大任務,明確改革路徑和具體舉措,為新時代新征程黨的建設制度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
一、深刻認識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的重大意義
治國必先治黨,黨興才能國強。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積極穩妥、扎實深入,全面從嚴治黨系統性、創造性、實效性不斷提高,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不斷增強,黨的面貌煥然一新,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蔚然成風,為全面深化改革和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了堅強政治保證。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黨的自我革命永遠在路上。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完善黨的建設制度機制,事關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事關國家長治久安、民族永續發展。
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黨的建設制度改革既是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內在地包含著完善黨的領導體制和執政方式,以及黨的建設制度的成熟和定型。黨的十八大以來,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各方面制度,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一個動態過程,必然隨著實踐發展而不斷發展。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繼續完善包括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在內的各方面制度機制,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不斷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是調動全黨抓改革促發展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內在要求。改革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得以深化。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勞永逸。改革開放初期,成功“殺出一條血路”,離不開廣大黨員、干部對改革的支持擁護和貫徹落實。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推動改革各項任務落實,對黨員、干部精神狀態、思想觀念、素質能力、作風形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隨著全面深化改革向縱深推進,不可避免觸及深層次利益格局和社會關系,遇到的阻力越來越大,面對的暗礁、潛流、漩渦越來越多,更需要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的勇氣與擔當,需要求真務實的改革促進派、實干家。新時代新征程,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動力,作為穩大局、應變局、開新局的重要抓手,必須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調動全黨抓改革促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是深入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建設更加堅強有力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必然要求。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在黨。歷史已經并將繼續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民族復興必然是空想。我們黨要始終成為時代先鋒、民族脊梁,始終成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自身必須始終過硬,必須時刻保持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清醒和堅定。經過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全面從嚴治黨,我們解決了黨內許多突出問題,但黨面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將長期存在,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將長期存在。新時代新征程,只有大力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消除一切損害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蝕黨的健康肌體的病毒,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我們黨才能更好地承擔起光榮而艱巨的歷史使命。
二、牢牢把握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的基本要求
黨的建設制度改革成效如何,直接關系著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的實現。深入貫徹《決定》精神,必須堅持正確改革方向,牢牢把握基本要求,穩妥有序推進黨的建設制度改革。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科學指引。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圍繞全面從嚴治黨這個主題主線,深刻闡明了黨的建設的根本原則、科學布局、價值追求、重點任務,深刻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重大問題,極大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總結回顧改革開放的偉大歷程,深刻把握國內國際發展大勢,深刻回答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往哪里改、怎么樣全面深化改革的時代課題,對于系統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內在規律和重點任務,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新征程上,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為總遵循、總依據、總指引,經常對標對表、及時校正糾偏,確保改革始終沿著正確政治方向前進。
堅持三個“不能變”的正確政治方向。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無論改什么、改到哪一步,必須把握好堅持三個“不能變”的正確政治方向,即“堅持黨對改革的集中統一領導不能變,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目標不能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改革價值取向不能變”。尤其需要指出,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根本方向是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定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把黨的領導貫穿改革各方面全過程,確保改革始終沿著正確政治方向前進,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要通過深化改革,把黨的領導更好體現到治國理政各方面全過程,完善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從而更加有利于黨的政治領導、思想領導、組織領導的落實,有利于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的貫徹。
堅持以調動全黨抓改革促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著力點。抓好《決定》的貫徹落實,關鍵在黨,特別是黨的各級干部。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要堅持問題導向,針對黨的建設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著眼調動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投身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營造鼓勵改革、支持改革的良好環境,強化敢于擔當、攻堅克難的用人導向,推動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爭做改革發展的促進派和實干家,帶動全社會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參與改革,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強勁動力。
三、堅定不移將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引向深入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落實《決定》部署的黨的建設制度改革任務的攻堅期。按照既定的時間表、路線圖把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引向深入,必須強化責任擔當抓落實,推動各項改革舉措相繼落地、漸次開花,取得扎扎實實成效。
建立健全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干長效機制。全面貫徹落實“第一議題”制度、領導班子讀書班制度、專題黨課制度,加強黨章學習教育,強化黨性教育,抓實黨員、干部經常性學習教育,推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走深走實走心。加強黨員、干部政治教育和政治訓練,抓好黨員、干部履職能力培訓,著力提升政治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深化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踐行黨的群眾路線、落實“四下基層”制度,經常性開展領導班子政治體檢、扎實開展紀律教育,持之以恒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大興務實之風、弘揚清廉之風、養成儉樸之風,以徹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打掃政治灰塵、凈化政治靈魂、糾正行為偏差。堅持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匡正干的導向,增強干的動力,形成干的合力,不折不扣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
持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落實新時代好干部標準,堅持黨管干部原則,鮮明樹立選人用人正確導向,大力選拔政治過硬、敢于擔當、銳意改革、實績突出、清正廉潔的干部。完善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風、管紀律的從嚴管理機制,著力解決干部亂作為、不作為、不敢為、不善為問題,推動干部能上能下、能進能出,推動形成能者上、優者獎、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著眼健全有效防范和糾治政績觀偏差工作機制,組織黨員、干部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的重要論述,解決好“政績為誰而樹、樹什么樣的政績、靠什么樹政績”的問題;把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情況納入巡視巡察、干部考核考察、審計整改監督的重要內容,及時發現和糾治政績觀偏差、錯位問題;發揮正反典型的示范警示作用,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創造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業績。落實“三個區分開來”,把從嚴管理監督和鼓勵擔當作為高度統一起來,持續推動精準規范追責問責,加強對敢擔當善作為干部的激勵保護,旗幟鮮明為擔當者擔當、為負責者負責、為干事者撐腰、為創新者鼓勁。及時選樹宣傳表彰黨員、干部中的先進典型,加大對基層干部特別是條件艱苦地區干部關心關愛力度。
增強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政治屬性是黨組織的根本屬性,政治功能是黨組織的基本功能。認真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必須不斷強化各級各類黨組織的政治屬性和政治功能。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強化政治引領,把企業、農村、機關、學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區、社會組織等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黨的力量來自組織。黨的領導、黨的全部工作要靠黨的堅強組織體系去實現。嚴密的組織體系是黨的優勢所在、力量所在。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必須牢固樹立一盤棋意識,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齊心協力、步調一致開展工作,形成黨的組織體系整體合力。擴大基層黨組織覆蓋面,推進黨的基層組織設置和活動方式創新,探索加強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新就業群體黨的建設有效途徑,擴大黨在新興領域的號召力、凝聚力、影響力。
完善黨員教育管理、作用發揮機制。嚴格黨員日常教育和管理,使廣大黨員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關頭豁得出來。深化立足崗位作貢獻、建言獻策等活動,組織黨員在推動改革發展、維護安全穩定、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強基層治理等各方面發揮作用。在發生重大自然災害、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等突發事件時,組織在職黨員、村(社區)黨員、流動黨員、新就業群體黨員等就近就地轉化為應急處突力量,沖鋒在前、英勇奮斗。加強網絡空間思想引領和輿論引導,組織引導黨員在網絡空間主動發聲亮劍,讓正能量形成大流量,讓黨旗在網絡空間高高飄揚。
增強黨內法規權威性和執行力。堅持從黨的事業發展需要和全面從嚴治黨實際出發,堅持以黨章為根本遵循,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堅持民主集中制,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黨內法規同國家法律法規銜接和協調,深化黨內法規制度建設改革,做好頂層設計、查漏補缺、提質增效文章,面向實踐需要,及時將好經驗好做法上升為制度。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委辦公廳(室)統籌協調、主管部門牽頭負責、相關單位協助配合、黨的紀律檢查機關嚴格監督的執規責任制,統分結合、各司其職,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增強黨員、干部的執規意識,提高執規能力,牢固樹立執規是本職、執規不力是失職的理念,嚴格執規標準,規范執規程序,提升執規效果。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