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社會保險法,不斷完善各層級制度規范,確保相關法律法規得到全面有效實施,才能推動社會保險工作再上新臺階
不久前,多家平臺發布消息,將逐步為外賣騎手“上社保”。探討多年的騎手社會保險繳納問題破冰,有利于增進靈活就業與新業態就業人員福祉,也為促進我國社會保險工作提供了觀察視角。
作為保障人民生活、調節收入分配的基本制度,社會保險關乎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公平、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如何進一步做好社會保險工作?法治是重要推動力量。依據社會保險法,不斷完善各層級制度規范,確保相關法律法規得到全面有效實施,才能推動社會保險工作再上新臺階。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做好社會保險工作,離不開完善的法律制度。自社會保險法施行以來,我國逐步形成以該法為主體,《失業保險條例》《工傷保險條例》等行政法規為支撐,地方性法規、部門規章為補充,民法典、行政訴訟法、刑法、勞動法等法律在各自調整范圍內與社會保險法相銜接的法律體系。同時,統一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養老保險制度并軌等一系列改革,成效顯著。從不斷健全的法律規范,到務實有效的改革舉措,一張越織越密的制度之網,成為人民群眾奔向美好生活的底氣所在。善用法治之力,夯實制度之基,社會保險工作就能筑起守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堅實堤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社會保險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各項法律法規能否不折不扣落實。去年4月,寧夏某公司停產停業,188名職工面臨被拖欠工資、社保等問題。企業所在地有關部門通過“聯訪+聯調+聯辦”工作協調制度,整合多方面執法資源,采取說服引導、分流轉辦、跟蹤督導處置工作機制,成功促使企方拿出化解方案,分批支付工資及補繳社保,有效保障了職工合法權益。運用好社會保險法執法檢查等監督手段,推動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加強協調,才能確保社會保險相關法律法規真正得到執行,讓“紙面上的法”落實為“行動中的法”。
法律規范具有較強穩定性,但也不可能一成不變,必須與時俱進,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當前,修改社會保險法已列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正在有序推進。修法過程,其實也是解決問題、協調各方面利益關系、凝聚共識的過程。比如,從立法角度,進一步規范騎手等靈活就業群體的勞動關系與社保問題,就不僅要考慮這些業態的獨有特點、平臺企業的真實負擔,還要考慮不同類型騎手的投保意愿和投保能力。2024年6月至9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對社會保險法實施情況開展執法檢查,到一線廣泛收集法律修改的意見,為修法工作奠定基礎。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了解真實情況、聚焦現實問題,有利于推動修法工作穩步向前。
我國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社會保險是其中重要一環。在法治軌道上推進社會保險工作,堅持久久為功,持續擴大社保覆蓋范圍,不斷提升保障水平,定能更好保障廣大勞動者合法權益,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作者為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教授)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02日 05 版)
責任編輯:賀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