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基層”,是指“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下基層,調查研究下基層,信訪接待下基層,現場辦公下基層”,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寧德工作期間大力倡導并身體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35年來,“四下基層”所蘊含的精神內涵、時代價值,在“理論到實踐再到理論”中得到不斷豐盈。廣大黨員干部要把學習推廣“四下基層”作為第二批主題教育的重要抓手,以實干實績向黨和人民群眾交出一份“滿意答卷”。
政策理論要“往心里走”,推動“民有所呼”轉化為“我有所應”。第二批主題教育層級下移、點多面廣,基層單位類別多、行業領域差別大,理論學習作為貫穿主題教育始終的“主線任務”,必須注重分類指導,因人施教、因地制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理論是來自人民、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論。只接“天線”,不接“地氣”的政策理論最終將脫離群眾,成為“空中樓閣”,得不到人民群眾發自內心的支持和擁護。黨員干部要堅持從“頂層設計”著眼、從“群眾所需”入手,以教育引導、浸潤思想、推動工作、解決問題為導向,將宏觀的政策理論,與“冒熱氣”的地方鄉土文化、基層群眾渴盼相結合,巧妙地運用“鄉音常理”傳播“黨音真理”,深入淺出、言簡意賅地將政策理論講透講通,確保群眾坐得下來、聽得進去、記在心里。
調查研究要“往深里走”,推動“民有所求”轉化為“我有所為”。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屏對屏”“鍵對鍵”的“案頭式”調研,無法與老百姓在面對面地深入交流中密切黨同群眾的血肉聯系,更無法設身處地去感受群眾在生產生活中的“急難愁盼”問題。黨員干部“沉下去”,問題才會“浮上來”,辦法才能“聚起來”。要始終秉持群眾利益無小事的原則,帶著問題主動出擊,真正走到群眾中去,通過發放調查問卷、走訪座談、視頻連線的方式,準確收集群眾的需求,理清群眾最“憂心”的事、最“期盼”的事,從細微處了解基層真實情況和信息偏差。要保持“眼睛向下”,一竿子插到底,主動“扎進”困難大、矛盾多、情況復雜的地方,蹲下身子“看清螞蟻”,俯下身子“解剖麻雀”,撥清矛盾內核的筋骨脈絡,抓好調研成果轉化運用,達到“解剖一個問題”推動“解決一類問題”的效果。
破解難題要“往實里走”,推動“民有所盼”轉化為“我有所行”。為民造福不是喊空口號、擺花架子,而是將“枝葉情”踐行于日常工作的點滴,解決好群眾的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德工作期間,訪貧問苦、現場辦公、定期接訪,用“走心”換“民心”,以“實干”求“實績”,躬身力行幫助寧德群眾拔窮根、奔共富,千方百計維護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利益。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們黨一切工作的起點是為人民、落腳在人民滿意。要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和幸福感,就要把工作著力點放在基層一線,“零距離”開展現場辦公、現場出策、現場解題,對群眾的當務之急要立說立行、緊抓快辦,對需要持續推進的任務,要實打實拿出舉措,以“釘釘子”精神一件一件抓落實,將“問題清單”轉化為“成效清單”,真正把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
責任編輯:賀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