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出版的第19期《求是》雜志發表了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大力弘揚偉大愛國主義精神,把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不斷推向前進》。文章強調“要大力弘揚偉大愛國主義精神,傳承發揚不怕困難、不畏艱險,勇于斗爭、敢于勝利的精神,緊緊依靠人民,把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不斷推向前進。”拳拳愛國心,殷殷奮斗志。踏上新征程,唯有繼續高揚愛國主義旗幟、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才能進一步凝聚起中華兒女團結奮斗的磅礴力量,朝氣蓬勃邁向未來。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愛國主義激勵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堅定維護民族獨立和民族尊嚴、為祖國發展繁榮不懈奮斗。陶行知先生說過:“國家是大家的,愛國是每個人的本分?!睈蹏恍枰罢Z言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但必須實干擔當。將愛國之情轉化為報國之行,這不僅是情感上的表達,更應該是責任上的擔當。
愛國是本分、是職責,也是心之所系、情之所歸。曾幾何時,愛國成了一份燃燒在中華兒女內心深處的炙熱情感火苗。從王昌齡的“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到陸游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從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到譚嗣同的“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無數仁人志士用自己的言行甚至生命對愛國作出了最好詮釋。為了救國救民,數不勝數的革命英雄不惜上刀山下火海、拋頭顱撒熱血,他們寧愿犧牲寶貴的生命,也絕不放棄心中的理想和信仰,他們這種愛國主義精神鑄成了歷史不朽豐碑,必將成為中華兒女記憶中永不熄滅的火炬,賦予中國人民強大的精神力量。
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也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愛國主義自古以來就流淌在中華民族血脈之中,去不掉,打不破,滅不了,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維護民族獨立和民族尊嚴的強大精神動力”……9月29日,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隆重舉行,以國之名,致敬功勛。不論是參與制定中國載人航天發展藍圖的航天技術專家王永志,還是為保家衛國浴血奮戰的戰斗英雄黃宗德;不論是屢次刷新集裝箱裝卸世界紀錄的產業工人許振超,還是堅守為貧困地區人民服務50年承諾的“窯洞醫生”路生梅……平凡鑄就偉大,英雄來自人民。即便如無雙國士,也是集腋成裘,一輩子做一件事,做到極致。實踐充分證明,愛國不是空洞的口號,是現實而具體的。愛國不一定轟轟烈烈,也未必感天動地,但要在時代洪流中,辨清前進的方向;在爬坡過坎中,彰顯應有的擔當。
愛國是對祖國最深厚、最純潔的情感,也是一種尊嚴、更是一種信念。愛國無大小,處處是愛國;愛國并不抽象,也并不遙遠。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大時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身處在幸福和平的年代,愛國不僅體現在國家安危、民族存亡時刻的奮不顧身,也體現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點一滴、一言一行。我們作為共和國的一份子,愛國情懷也許無法用轟轟烈烈的方式來表達,卻可以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把愛國之心、報國之志轉化為具體、實在的行動,在點滴的生活細節中充分彰顯。在基層崗位上,踏實工作、無私奉獻是愛國;在科研領域,潛心鉆研、執著探索是愛國;在政府機關,為民服務、勤勉自律是愛國……只要我們厚植家國情懷,培育精神家園,把個人夢想融入國家發展、時代進步的大潮中,這種充滿正能量的愛國情感,就是愛國熱忱的最好表達。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