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青農飛地’的牽線,我感覺今年深山里的中藥材黃精會賣得更好,在家門口創業的信心更足了?!闭憬〗鹑A市婺城區塔石鄉百善村新農人陳俊強的“百善強勝”公司近日順利入駐婺城區青年農創樞紐平臺——縣府里“青農飛地”核心總站,這下回鄉創業的路子走得更寬了。(10月8日《經濟日報》)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為充分發揮人才優勢,吸引更多新農人回鄉創業就業,各地打好新農人“引、育、助”組合拳,通過集成政策、全鏈服務、搭建平臺等方式,為新農人創業就業搭橋鋪路。
“新農人”,他們不是傳統的農民,也不是新型職業型農民,他們多是從城市回流農村的新知識分子?,F在,隨著越來越多的“新農人”返鄉,他們把專業變成“新農具”,把網絡變成“新跑道”,把傳播做成“新農活”……他們為鄉村振興賦予了勃勃生機。你看,在長豐縣楊廟鎮馬郢村,這個曾經的省級貧困村,現如今已是合肥遠近聞名的“網紅村”,不僅有顏值、有氣質,還有很多返鄉創業的“新農人”。比如“90后”小伙王義強,大學畢業后做起了農產品電商,還開辦了馬郢第一家現代農業綜合性農場——讀蔬·情圓農場,做起了果蔬種植、林下養殖以及農旅業務。在王義強等“新農人”的影響和帶動下,馬郢村的青年創客從0增加到現在的45個,年接待游客超過40萬人次,村集體收入也從開始的8000元到2023年的220多萬元。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農業現代化開創新局面,鄉村實現了由表及里、形神兼備的全面提升,打贏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脫貧攻堅戰,農民獲得感顯著增強。黨的十九大明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近年來,我國鄉村人才隊伍建設成效顯著,像王義強這樣的返鄉創業新農人雖然在全國各地還有很多,但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要求仍然存在不小差距,人才總量不足、結構失衡、老齡化嚴重等問題凸顯。
與此同時,許多外出能人雖身在他鄉,但心系故里,引導他們充分發揮自身先進的理念、技術、資源等方面優勢投身家鄉建設,既是個人發展和鄉村振興需求的“雙向奔赴”,也是破解鄉村人才短缺困境的有益探索,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各地發展實踐印證:鼓勵能人返鄉,這一舉措一方面能憑借血緣、親緣、地緣紐帶,吸引更多的人才回鄉發展,讓返鄉能人在產業發展、生態建設、文明共創、鄉村治理、致富帶動等方面大展才華,把人才資源轉化為鄉村振興的內在動力;另一方面,也能滿足外出能人落葉歸根的情感需求,激發其回報桑梓的巨大熱情,使他們實現新的人生價值。
鄉村振興戰略關乎全局、關乎根本、關乎長遠。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系統工程,是一個長期任務,也是一篇大文章。期待各地進一步打好“組合拳”,引育更多“新農人”,走好新時代“興農路”,在實現人才與鄉村振興的雙向奔赴中譜寫中國農業農村現代化新篇章。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