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充分發揮典型案例教育、警示、震懾作用,近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6件依法懲治“蠅貪蟻腐”典型案例。這6起典型案例涉及到住房保障、教育招生、醫療保險、勞動就業、財政稅收、征地拆遷等多個領域,當事人均被依法懲處。
群眾身邊的“微腐敗”,“微”在層級,“危”在民心。今年4月,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專門召開會議,對在全國開展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也進行了專門動員部署,要求嚴肅查處貪污侵占、截留挪用、虛報冒領、吃拿卡要等行為,堅決懲治群眾身邊的“蠅貪”,著力消除基層消極腐敗現象。這進一步釋放出嚴懲“微腐”、狠拍“蠅貪”的強烈信號和堅定決心。
“微腐敗”之所以治理難,除了一些“蠅貪”小官存在僥幸心理外,一個最重要原因,就是有人認為少拿點、少收點、少吃少喝點算不了什么。殊不知,這些未得到及時清除的錯誤想法、灰色論調,猶如雜質浮塵,既污染了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又催生了更多處在“亞腐敗”邊緣上的“蒼蠅”。
“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大奸大盜,無不自小偷小摸發端,一些官員之所以墮落成貪官,無不是從“微腐敗”發展為巨貪大蠹。各級紀委監委只有堅持“抓前端、治未病”理念,才能對民生領域的“蠅貪蟻腐”做到露頭就打,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
搬開妨礙惠民政策落實的“絆腳石”,堅決做到無微不“治”,首先要堅持問題導向,聚焦“微腐敗”問題,堅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漸。其次要積極構建電話、網絡、信訪、短信“四位一體”監督舉報平臺,及時受理信訪舉報問題,確保受理渠道暢通。再次要鑄牢制度籠子,規范小微權力運行,懲治民生領域“蠅貪蟻腐”不放松,不斷破解基層監督難題,讓“蠅貪蟻腐”無處遁形,讓群眾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責任編輯:陳珺 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