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是一種來源廣泛、清潔無碳的新型能源。當前,安徽各地正搶抓氫能產業發展機遇,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近日,記者走進位于全椒經開區的安徽元雋氫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種形似透明膠帶的產品新鮮出爐,這便是被稱作氫燃料電池“芯片”的質子交換膜。
“質子交換膜以前長期依賴進口,我們通過自主研發,形成了國產質子交換膜批量生產能力。”安徽元雋氫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綜合管理部經理沈思介紹,近年來企業和上海交通大學合作,自主研發8微米、12微米、15微米等質子交換膜系列產品,電導率、溶脹率、吸水率等方面優于市場其他同類產品,還可根據客戶需求和場景,提供產品定制化設計。
記者了解到,質子交換膜是一種能夠允許氫離子通過的特殊薄膜,在氫燃料電池中的作用至關重要。“當氫氣進入電池后,會在陽極被分解成質子和電子。質子交換膜就像一位‘守門人’,只允許質子通過,而將電子攔下。這些電子隨后通過外部電路形成電流,為設備供電,而質子則穿過膜到達陰極,與氧氣結合生成水,完成整個能量轉換過程。”沈思說。
優質的質子交換膜不僅需要高質子傳導率,還要具備良好的化學穩定性、耐久性和機械強度,防止其在氫燃料電池運行過程中發生破損。而對質子交換膜進行涂布尤為重要。目前,該企業正致力于改進涂布工藝,使用新型材料,例如使用新型漿料溶液,以提升質子交換膜的導電率。此外,企業還搭建了定制的自動化生產線,可實現質子交換膜自動化涂布、烘干、在線瑕疵檢測等工藝,實現質子交換膜連續制備,年產量達10萬平方米,涂布寬幅達370毫米。
據了解,近年來元雋氫能針對氫能源領域技術進行可行性研究,以質子交換膜、膜電極、1kW至150kW氫燃料電池電堆和動力系統等為主要產品,廣泛應用于交通、無人機、儲能等領域。其中,2023年該企業與全柴集團聯合研發的具備66kW氫燃料電池新能源汽車首次投入全椒公交。這款氫能公交車具有零排放、高集成、快響應、充氫快與長續航的性能優勢,續航里程是純電動公交車的2倍左右。
近日,記者走進位于合肥經開區錦繡大道的合肥公交集團經開綜合能源港,一輛接一輛的氫能公交車緩緩開進加氫站,工作人員正在給車輛加氫。
“目前全站氫氣儲量充足,并配備多臺加氫機,設施完備,技術先進,能夠滿足高峰期全市現有氫燃料公交車的高效加氫需求。”經開綜合能源港項目負責人李明介紹,今年1月,經開綜合能源港正式投入使用,這是合肥市區首座加氫站。該能源港的儲罐容量為9立方米,最高儲氫壓力45MPa。并配備了多臺加氫機,加注壓力35MPa,加注能力可達500千克/日,為合肥市區氫燃料汽車提供了能源供應保障。
該能源港的正式運營,標志著合肥公交邁入“氫”時代。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合肥市23輛氫能源公交車,已安全行駛超120萬公里,累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060噸。該能源港的啟用為合肥市區氫燃料公交車提供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的能源補給。
活力迸發的元雋氫能、合肥公交集團經開綜合能源港,正是安徽大力發展氫能產業的生動例證。近年來,我省持續推進氫能產業新產品、新技術、新材料推廣應用,覆蓋制氫、儲氫、氫燃料電池、氫動力整車、加氫站及加氫設備等全產業鏈條。如今,安徽氫能產業正在積微成著、蓄勢而起。
截至2024年底,我省涉氫企業150余家,氫能業務產值約300億元,在氫制備、儲運技術裝備和氫燃料電池關鍵技術上不斷攻關,持續加強產業培育和政策支持,一批氫能產業園和產業集聚區在合肥、六安等地不斷發展壯大。
同時,我省還印發《安徽省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到2025年,全省氫能產業總產值達到500億元以上,燃料電池車輛推廣量達到2000輛以上,建成加氫站(包括合建站)數量達到30座,初步實現氫能商業化推廣應用,建成國內重要的氫能產業發展高地。
(記者 羅曉宇)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