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政

從“惟此為大”看教育強國建設

來源:人民日報2025-04-03作者:

教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之基。

最近一段時間,教育成熱門話題。“AI浪潮”迭起,人工智能教育成關鍵詞;免費學前教育逐步推行,教育公共服務擴優提質;高校本科紛紛擴招,高等教育加速變革……

觀察視角不同,目標所向不變。從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夢寐以求的美好愿望,到實現歷史偉業的先導任務、堅實基礎、戰略支撐,建成教育強國,矢志不渝。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民盟、民進、教育界委員并參加聯組會時強調:“教育問題既是惟此為大的事情,也是非常復雜的事情。既要久久為功,又是當務之急”。

“惟此為大”,臻于至強。從人口大國到人力資源大國,從教育大國邁向教育強國,今天的中國百舸爭流、萬木競秀。

(一)

世界強國無一不是教育強國,教育始終是強國興起的關鍵因素。

撫今追昔,近代中國是帶著屈辱進入20世紀的。在精神層面的直接影響是,從“器不如人”到“技不如人”,再到“人不如人”,自卑感盤踞不少人心頭。

中國教育不行嗎?中國人不行嗎?

昂揚奮發的時代,給出最直觀也最有說服力的答案。

有這樣一組數據對比——

新中國成立之初,10人中有8人是文盲,人均受教育年限1.6年,全國接受高等教育的在校生只有11.7萬人。

再看新時代的中國。我國各學科最具影響力期刊論文數量、高水平國際期刊論文數量及被引用次數穩居世界第一;世界技能大賽上,中國連續4屆獲得金牌榜和團體總分第一;近200個國家和地區留學生來華求學,中國成為亞洲最大留學目的國……

我們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教育現代化發展總體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國家行列,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達2.5億。由此帶來更深層次的影響,億萬人民精神上更加獨立自主,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大大增強。

有這樣一幕場景。

2021年6月29日,北京人民大會堂。習近平總書記向“七一勛章”獲得者頒授勛章。云南省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校長張桂梅作為代表發言:“一個受教育的女性,能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改變三代人的命運”“只要還有一口氣,我就要站在講臺上,傾盡全力、奉獻所有,九死亦無悔!”

今天的中國,多少人從教育發展中汲取成長的雨露,走出閉塞的大山、走上遼闊的舞臺;多少地方受益于科技特派員、“科技小院”等知識活水的澆灌,結出教育賦能發展的碩果。

“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改變命運”照進現實,托舉起一個孕育美好夢想、充滿無限可能的國度。

“惟此為大”,大在重塑文化自信。正如外媒評價,“強大的教育造就強大的中國”。

(二)

“天眸芯”,全球首款類腦互補視覺芯片,登上《自然》雜志封面,清華大學類腦計算研究中心團隊研制;

鈮合金特性研究,填補我國航天和航空工業熱防護和結構材料空白,西北工業大學團隊完成;

全球首創微創腦脊接口技術,首批4例脊髓損傷患者,術后24小時內恢復腿部運動能力,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團隊研發……

今天的中國,進入科技創新成果的井噴期。換個角度看,也是教育事業發展的收獲期。

“我們的企業和我們自己,都是在中國土生土長的。”今年2月舉行的民營企業座談會上,宇樹科技首席執行官王興興的發言,印證越來越多的中國青年,不僅“平視世界”,而且積極造福世界。

“干別人干不了的、只有咱們能干的事!”嫦娥六號任務的主要團隊成員平均年齡只有30多歲,科技人才的含“青”量,體現的是未來實現更大發展的含金量。

創新之教育,培養創造之人才;創造之人才,造就創新之國家。

中國式現代化關鍵在科技現代化,科技創新靠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

越是競爭激烈、越是時間緊迫,越要牢牢抓住教育這個根本,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把我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領跑,越來越多的科技創新跑出“加速度”,跑進“決賽圈”,跑上“領獎臺”;從識字班,到集資辦學,再到新時代教育事業蒸蒸日上,“我們自己的教育歷程,天翻地覆!”

由此更能理解習近平總書記的戰略部署:“新時代新征程,必須深刻把握中國式現代化對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強化教育對科技和人才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形成人才輩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生動局面。”

“惟此為大”,大在夯實戰略根基。一個“堅持把教育作為國之大計、黨之大計”“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國家,也必然是一個創造活力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充分涌流的國家。

(三)

2022年6月,四川雅安蘆山。一場6.1級的地震,在高考前夕襲來。救援進行中,當地在寶興中學最先搭建的帳篷,給備考學子使用。入夜,“帳篷中學”里燈火閃爍,照亮夢想,點燃希望。

災難面前,“震不垮的課桌”,也是“壓不倒的脊梁”,更是道不變、志不改的信心與決心。

今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

將一個14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建設成為教育強國,沒有先例可循,唯有認清時與勢、把握危與機,“朝著既定目標扎實邁進”。

促公平、提質量,改革創新為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有了智聯網、人工智能,教育的工具和方法會發生變化,學生能力培養會有變化,這些正需要與時俱進地進行改革。”

新疆石河子大學學生,遠程控制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實驗室的設備,完成模電實驗。一根網線,一個平臺,海量優質課程資源城鄉共享。

打破時空、跨越山海,我國在全球數字教育發展指數中的排名躍升到第九位。開發新型數字教育資源,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正撲面而來。

宏大志、擔重任,培根鑄魂為先。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立德樹人,“不能把最基本的丟掉”。

每年清明節前夕,寧夏固原市第二中學和弘文中學的師生,都要徒步赴彭陽縣任山河烈士陵園祭奠英烈。往返108里,用腳步丈量歷史,用心感悟先輩精神,這堂“行走的思政課”一上就是29年。

培根鑄魂、啟智增慧,塑造立德樹人新格局,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步履鏗鏘,擎旗奮進。

“在我們國家積貧積弱的年代,當時一批愛國者就覺得中國要強大就要辦教育。”202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城南書院校區)考察調研時語重心長:“在這個時候,我們更有責任共同把教育辦好、把學生培養好,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培養一批批棟梁之材。”

審大小而圖之,酌緩急而布之,教育強國必將成于實干。

“只要我們保持戰略定力,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我們認準的目標就一定能實現。”(記者??盛玉雷


責任編輯:王振華

更多24小時新聞排行
更多專題推薦
更多視頻
Copyright?中共安徽省委《江淮》雜志社版權所有皖網宣備090008號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8001726號-2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紅星路1號省委辦公廳服務樓8樓聯系電話:0551-62609367郵編:2300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国产日本高清不卡| 美女扒开尿口给男人桶爽视频| 在线观看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丰满人体bbw| 麻豆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蜜桃| 我们离婚了第二季韩国综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久久久| 精品国精品国产自在久国产应用男 |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黄色污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AV在线播放| 99福利视频导航| 女人张开腿让男人插|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 稚嫩娇小哭叫粗大撑破h| 国产男女爽爽爽免费视频| 91av中文字幕| 夜夜影院未满十八勿进| xarthunter| 巨龙征母全文王雪琴笔趣阁| 中文字幕av无码无卡免费| 柠檬福利第一导航在线| 亚洲日本人成中文字幕| 波多野结衣系列cesd819| 人妻在线日韩免费视频| 看国产黄大片在线观看| 军人武警gay男同gvus69| 黄色三级电影免费观看| 国产玉足榨精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免费视频资源| 国产色欲AV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精品在线| 欧美喷潮久久久XXXXx| 亚洲日韩中文无码久久|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va| 国产一卡2卡3卡四卡高清| 老色鬼久久综合第一| 天天综合网天天综合色| www.99re| 女人扒开裤子让男人捅| 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