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4月9日《新聞聯播》報道,我國一季度經濟實現良好開局、各地搶抓農時做好春耕春管、廣交會參展企業首次突破3萬家、多地重點工程取得新進展……中國經濟破浪前行,多領域發展活力迸發。
一季度全國多領域銷售收入穩步提升
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最新稅收數據顯示,一季度經濟實現良好開局,全國多領域銷售收入穩步提升。
增值稅發票數據顯示,一季度,制造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4.8%,占全國銷售比重達29.1%,較上年同期提高0.8個百分點,為經濟持續增長提供重要支撐。其中,裝備制造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9.7%,保持較快增長。
同時,創新動能不斷積蓄。一季度,我國高技術產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3.4%,延續較快增長勢頭。隨著我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取得突破和應用,帶動科研技術服務業、信息技術服務業銷售收入均保持兩位數以上的增長。
在春節假期消費帶動下,一季度,服務消費同比增長5.3%。其中,游覽景區管理、旅行社服務銷售收入同比分別增長40.5%和15.5%;電影放映、文藝創作表演銷售收入同比分別增長39.6%和15.2%,反映文化消費需求不斷提高。
“兩新”政策效應持續釋放。一季度,全國企業采購機械設備金額同比增長11%,反映企業設備更新、智能化改造需求不斷擴大。同時,消費活力也在持續提升,電視、冰箱等日用家電零售增速達到30%左右,新擴圍的手機等通信設備零售增速達27.3%。
各地搶抓農時 做好春耕春管
當下,正值春耕春管的關鍵時節,各地搶抓農時、不負春光,為全年糧食豐收奠定基礎。
各地小麥進入拔節期。今年,河南小麥種植面積8500萬畝。在商丘,種植戶利用植保無人機進行噴藥、施肥作業。目前,商丘全市已有植保無人機1530余架,小麥“一噴三防”作業高峰期,無人機飛防面積比例可達53%。在江蘇沭陽,農技人員指導農民對小麥赤霉病、條銹病等進行防治,同時,引導農民使用無人機、植保機助力春管提速增效。山東冬小麥進入春灌高峰期。全省已有155處大中型灌區啟動春灌,灌溉麥田3300多萬畝。為保障春灌用水,各地持續投入灌溉新技術、新設備,幫助小麥種植戶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南方早稻生產加速推進。湖南今年早稻播種面積預計超1800萬畝。在長沙縣的智能化育秧工廠,育秧架上安裝的智能傳感器能夠實時監測溫度、濕度等關鍵信息,工作人員通過手機就可以進行補光、噴淋等操作。廣西早稻插秧目前已超過700萬畝,在田東縣稻田里,插秧機來回穿梭。這種針對當地農業生產特點設計的插秧機,操作簡便、適應性強,有效提升了生產效率。今年,廣西投入農業春耕生產農機具超85萬臺,有力保障了當地春耕農機需求。江西早稻播種已過兩成。在南昌市新建區,10多臺高速插秧機正在田里忙碌,一臺高速插秧機一天可插秧40多畝。目前,江西共投入高性能播種、插秧機超過2萬臺(套)。
第137屆廣交會將于4月15日至5月5日在廣州舉辦
第137屆廣交會將于4月15日至5月5日在廣州分三期舉辦。本屆廣交會展覽總面積155萬平方米,展位總數約7.4萬個,參展企業約3.1萬家。其中出口展展位數近7.3萬個、參展企業首次突破3萬家,比上屆增加近900家。
我國發布第二批公路水路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升級區域
4月9日,交通運輸部、財政部發布第二批給予資金支持的公路水路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升級區域。天津、山西、遼寧等12地入選。數字化轉型升級區域聚焦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推進公路水路領域創新應用場景規?;涞?,促進交通基礎設施智慧擴容、安全增效、產業融合。
工業和信息化部今年將制定1800項以上行業標準
記者從工業和信息化部了解到,今年我國將繼續優化完善云計算、大數據、北斗導航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標準,加快構建新型信息基礎設施標準體系。制定行業標準1800項以上,支持100項以上由我國企事業單位牽頭制定的國際標準。
全國鐵路4月9日起實行新貨物列車運行圖
記者從國鐵集團了解到,4月9日18時起,全國鐵路實行新的貨物列車運行圖。調圖后,大秦、蘭新鐵路等主要貨運通道加大萬噸列車開行力度。安排開行跨鐵路局大宗直達貨物列車421列,貨運班列403列,分別較一季度增加16列和13列,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
三峽水庫枯水期補水超46億立方米
記者從三峽集團長江電力獲悉,自去年12月1日啟動枯水期補水調度以來,截至今年4月1日,三峽水庫已累計為長江中下游補水超46億立方米,相當于超1000萬人全年用水量,有力支撐了長江中下游春耕灌溉、居民生活和航運安全。
浙江省二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
4月9日,浙江省二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此次開工的54個重大項目,總投資2281億元,項目涵蓋先進制造業基地、科技創新、清潔能源保供等領域。
重慶江北國際機場T3B航站樓正式投用
4月9日,重慶江北國際機場T3B航站樓正式投用。至此,該機場能滿足年旅客吞吐量8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20萬噸、飛機起降量58萬架次。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