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新一屆全國雙擁模范城(縣)命名大會在北京舉行。合肥市、淮北市、宿州市、蚌埠市、滁州市、六安市、馬鞍山市、蕪湖市、宣城市、銅陵市、池州市、安慶市、黃山市、阜陽市、淮南市、蒙城縣、金寨縣、明光市等18個市、縣(市)被命名為全國雙擁模范城(縣)。與上屆相比,我省雙擁創建工作實現“三個新突破”,即:我省全國雙擁模范城總數實現新突破、雙擁模范縣打破“零記錄”實現新突破、16個市全覆蓋實現新突破。
本輪創建活動啟動以來,全省軍地各級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雙擁工作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為根本遵循,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省軍區部署要求,勠力同心,雙向奔赴,推動新時代全省雙擁工作高質量發展,“皖美尊崇”工作品牌影響力越來越大。
安徽是兵員大省、優撫大省、安置大省,各級黨委、政府把支持部隊建設發展作為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著眼平時,建立黨政領導聯系部隊、軍地互辦實事、成員單位專題會商、軍地聯席會議等一系列工作制度,修訂《安徽省擁軍優屬條例》,出臺隨軍家屬就業安置、軍人子女教育優待、軍人家庭獨居老人擁軍養老服務等一系列政策制度,引領全省擁軍優屬活動深入發展。著眼戰時,出臺《關于加強擁軍支前工作隊伍建設的若干措施》,探索跨區域軍供保障,承擔了全國軍供站建設標準化試點任務,打造安徽軍供“小推車”品牌。錨定“三前”,出臺《深化情系邊海防官兵擁軍優屬活動的若干措施》,建立邊海防官兵常態化聯系機制,開展邊海防官兵父母短期療養,為任務一線部隊官兵及其家庭提供傾斜優待政策。合肥、六安、滁州、亳州與駐西藏、內蒙古、云南等邊防連隊開展“城連共建”,引領擁軍工作不斷向前線、前沿、前哨延伸。聚焦“三后”,強化轉業安置政策剛性約束,轉業軍官安置到公務員崗位、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條件退役士兵安置到事業單位比例分別達到99.8%、83%,居全國前列。1.5萬名優秀退役軍人進入基層“兩委”班子,“兵支書”占比近30%,近2000人走上“兵教師”崗位。公務員和事業身份隨軍家屬“無障礙”安置,每年事業單位定向招聘未就業隨軍家屬,探索推進國有企業崗位隨軍家屬定向招聘政策,隨軍家屬享受高質量充分就業。
駐皖部隊和廣大官兵視駐地為故鄉、視人民為親人,在做好練兵備戰的同時,積極投身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累計投入資金5000余萬元,支持結對村修建基礎設施、發展特色產業、改善人居環境。開展消費幫扶,定向采購鄉村振興農產品。捐資開展興教助學活動,結對幫扶困難學生。開展“學雷鋒獻愛心”志愿服務活動,為孤寡老人、留守兒童等困難群眾提供便民服務。主動承擔抗洪搶險、森林滅火、除冰掃雪、疫情防控、應急處突等任務,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社會各界大力弘揚軍愛民、民擁軍優良傳統,全省2800多家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與駐地部隊結對共建,掛牌各類擁軍企業商戶6000余家,形成千行百業齊擁軍的熱潮。持續推進優待證賦能增效,16個市憑優待證刷卡免費乘坐市內公交,200個A級以上景區享受門票減免。在全國率先推廣設立“軍人驛站”570多家,實現104個縣(市、區)全覆蓋,在全社會營造支持軍隊、尊崇軍人、優待軍屬的鮮明導向。(記者 朱茜)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