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史洪芳)10月21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年來,安徽省大力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開拓國際市場力度不斷加大。前三季度,安徽省集成電路、鋰電池、電動汽車、液晶顯示板出口分別增長9.6%、7%、272.2%、44.7%。
合肥海關副關長 姜開源
為深入對接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求,合肥海關從建立健全機制、推動支持舉措落實落地兩方面入手,為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提供有力支撐。
針對戰新產業發展痛點,合肥海關簡化減免稅辦理流程,開展《征免稅通知書》“一次辦理、多次使用”模式試點,企業可根據進口實際集中辦理多票貨物的減免稅手續。
在解決企業具體困難方面,針對高新技術企業大量進口的真空、防光、防塵包裝等設備、原料不適宜在口岸開拆查驗的實際困難,合肥海關深入推廣真空包裝等高新技術貨物布控查驗模式改革,將原本在口岸查驗的高新技術貨物,調整至目的地企業的無塵車間執行檢查,將原先3-4天的口岸監管作業時間壓縮為零;對5家重點企業光刻膠類進口危化品試點“審單驗證+合格保證”新模式,配套建設智慧檢驗監管輔助平臺,通過“自檢智檢、存檔備驗”,將關鍵原材料屬地查檢現場作業批次降低60%,平均縮短原料到廠周轉時間5天。
此外,合肥海關出臺了一系列針對性措施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出臺促進安徽外貿質升量穩18條措施,其中針對戰新產業、未來產業發展壯大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制定具體支持措施。圍繞通關監管、稅收征管、企業管理等具體環節,制定服務安徽集成電路產業發展20條支持舉措。與長三角海關共同出臺支持區域新質生產力發展13條措施,在研發設備流轉、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強化一體協同。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