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生態環境廳公布第三方生態環境檢測機構出具虛假檢測報告執法典型案例。近年來,我省對第三方生態環境檢測機構頂風作案、弄虛作假等違法行為,實行“零容忍”、出重拳,依法查處了一批出具虛假檢測報告的案件。
2024年9月12日,合肥市生態環境局執法人員根據上級部門移交的問題線索,對安徽眾銳質量檢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眾銳公司”)開展執法檢查,發現該機構存在同一檢測人員在同一時間開展煙氣黑度和噪聲監測,偽造噪聲及煙塵原始檢測數據和采樣時間、刪除儀器原始數據等弄虛作假行為。
經統計,該機構因偽造檢測數據出具檢測報告,獲取違法所得達到三十萬元,涉嫌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2024年9月23日,合肥市生態環境局將該案移送合肥市公安局立案偵辦。目前,該案正進一步偵辦中。
2024年4月17日,蚌埠市生態環境局執法人員在某公司的廢水自動監測站房內發現一張安徽眾誠環境檢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眾誠公司”)2024年3月對該公司開展廢水比對檢測時遺留的液位比對檢測小票。執法人員順藤摸瓜,從某公司調閱了檢測小票對應的廢水比對檢測報告,發現檢測報告與檢測小票載明的液位測試的日期、時間、次數及測試間隔時間信息雖然基本一致,但是6次液位比對測試的液位數據明顯不一致。經深入調查,發現眾誠公司違規刪除檢測儀器中的原始液位監測數據,故意逃避監管。
蚌埠市生態環境局依據《安徽省環境保護條例》第五十三條規定,向該機構及其主要負責人下達了《行政處罰決定書》,責令停業整頓,分別處以罰款14萬元、3.6萬元。
據悉,我省生態環境部門將通過常態化執法、信用聯合懲戒、大數據比對等手段,對弄虛作假行為露頭就打,倒逼第三方生態環境檢測機構遵守法律規定,嚴守職業道德,規范行業行為,確保檢測數據去偽存真。(記者 徐越薔)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