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宏觀經濟承壓的背景下,安徽的工程機械卻開足了馬力。今年2月,安徽省“挖掘機指數”以57%的開工率位居全國第一,高出全國平均水平21.9個百分點。這個看似簡單的數據背后,隱藏著怎樣的經濟密碼?
從數據看活力:多項指標領跑全國
“挖掘機指數”作為新型經濟監測指標,通過物聯網技術實時采集工程機械作業數據,已成為衡量基建投資活躍度的“晴雨表”。
透過大數據分析,安徽基建活力躍然紙上:壓路機工作量同比增幅869.23%,攪拌站工作量同比增幅458.25%,挖掘機工作量同比增幅358.74%,均位居同類設備全國第一。此外,吊裝設備開工率達76.32%,遠超全國均值。
這些數據表明,安徽基建項目已形成“全面開工、梯次推進”的良好態勢。特別是吊裝設備的高開工率,顯示大量項目進入設備調試、主體結構封頂的收尾階段,投資效益將加速顯現。
在G312合六路快速化改造工程現場,數十臺機械協同作業。這條全長17.312公里的“合六經濟走廊”主動脈,已進入通車前的沖刺階段。
“G312合六路(肥西段)快速化改造工程是構筑合肥都市圈、發展合六經濟走廊的戰略性工程。”合肥交投合六交通建設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恒星介紹,項目建成對提升交通輻射能級、支撐合六經濟走廊建設、帶動沿線產業集聚發展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滬寧合高鐵是國家“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沿江高鐵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項目建成后,將在上海大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間建起一條快速新通道。
由中鐵一局承建的滬寧合高鐵安徽段站前一標段自開工以來,項目部按照合同工期倒排計劃,找出影響鋪架及工期的難點重點,不斷優化施工組織。
“我們推行‘清單制’和‘卡片制’,落實標準化和精細化,實施安全網格化和穿透式管理,實現施工生產高效有序推進。”中鐵一局滬寧合高鐵安徽段站前一標黨工委書記牛紅進說。
G312合六路、滬寧合高鐵安徽段,正是安徽省基建投資火熱場景的一個縮影。類似的重點項目在全省范圍內快速推進,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
從機制看創新:有效投資精準發力
安徽的“第一”絕非偶然,基建投資的高效推進,得益于一套創新的項目管理機制。
今年以來,省發展改革委深入實施有效投資專項行動,圍繞11個重點領域精準發力。開展“重大項目前期工作攻堅年”行動,不斷提高項目成熟度和轉化率。截至2月底,中央預算內投資完成率88.5%,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完成率70.7%,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進度居全國前列。
組成8個一線服務工作組對省重點項目開展全覆蓋上門服務,積極協調項目推進中的困難和問題,助力項目盡早開工。前2個月省重點項目開工224個,開工率42.9%、高于序時進度26.2個百分點。
“我們建立了項目全周期服務和要素保障體系。”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組建要素保障工作專班,安徽常態化開展“線下”集中會商,積極協調項目推進中的困難和問題。同時“線上”開通重點項目“問題建議直通車”,限期辦理問題反映。今年以來,全省共協調推進問題事項250個。
作為滬寧合高鐵重要節點的滁州站建設正全速推進。目前站房混凝土結構施工全面展開,現場400余名施工人員和20余臺大型機械設備日夜交替施工作業,確保2025年底完成全部混凝土結構工程目標。
“政府的高效協調為我們爭取了寶貴時間。”中鐵電氣化局集團有限公司滬寧合高速鐵路安徽段滁州站房項目副總工吳吉庭表示,滬寧合安徽段滁州站的建成將大大提升滁州的交通樞紐功能,促進滁州與長三角其他地區的經濟交流與合作,加速區域經濟發展。
“項目的順利推進,得益于屬地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合肥交投合六交通建設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恒星介紹,項目建設過程中,面對征地拆遷難、電力遷改慢等困難,肥西縣交通局及各鎮黨委統籌調度,通過跨部門協同城管、公安、交通聯合行動組,逐個破解“釘子戶”難題,為項目建設掃清障礙。
同時,針對項目施工引發的噪音糾紛,官亭鎮政府采取柔性治理策略,組織社區干部逐戶開展法治宣傳、協商疏導,平衡工程推進與居民訴求,以“剛柔并濟”的治理模式保障了項目高效推進。
合六經濟走廊、沿江高鐵等重大交通項目,正在重塑區域發展格局。
從布局看未來:基建與產業的"雙輪驅動"
安徽基建投資的強勁表現,正與產業升級形成良性互動。在合肥長豐,總投資15.8億元的合肥北城未來科技創新園區建設如火如荼,將重點培育生命健康、空天信息等新興產業。
傳統基建拉動的是鋼筋水泥,新基建培育的是創新生態。“我們將打造以研發為主,生產并行的產業社區,以集約高效為目標的智慧廠區,以綠色環保和宜居為核心的生活區。”合肥北城科創集團副總經理李仁四表示,合肥北城未來科技創新園區等重點項目,將推動“科創+產業”深度融合。
安徽依托長三角一體化等戰略,強化科技創新協同和產業跨區域合作,加速新質生產力培育。通過?政策賦能、產業鏈協同、基建拉動、創新生態?四大維度,形成“物流+制造+內需”的復合增長模式,在區域競爭中展現出更強的韌性與活力?。
安徽的創新實踐正在形成“乘數效應”:一方面通過基建投資夯實發展基礎,另一方面培育新質生產力增強內生動力。
安徽的實踐表明,有效的基建投資不僅能拉動當期經濟增長,更能為產業升級創造條件。“短期穩增長、中長期育動能”,在新型工業化進程中,基礎設施建設與產業升級可以相互促進。隨著新開工項目陸續釋放效能,安徽有望在區域經濟格局中實現新的躍升。
“挖掘機指數”的背后,是安徽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系統思維。從傳統基建到新興產業,從要素保障到創新生態,安徽正在書寫有效投資的新篇章。這份成績單,既展現了當下經濟的韌性與活力,更孕育著未來發展的無限可能。
(記者 彭旖旎 史睿雯)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