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等日前聯合下發了關于開展第六次全國國民體質監測工作的通知。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備之后,目前,第六次全國國民體質監測工作已經在全國各地有序展開。
第六次全國國民體質監測內容包括問卷調查和體質檢測兩部分,監測對象為3至79周歲的中國公民,按年齡分為幼兒、成年人和老年人3個人群。樣本涵蓋全國31個省區市,108個地級市,覆蓋1877個抽樣點,涉及24.8萬個個人樣本。
國家體育總局體科所 國民體質與科學健身研究中心副主任 馮強:我們第一次把問卷數據和所有檢測數據通過實時上傳的方式,報送到國家國民體質監測中心的數據平臺,保證數據真實客觀,以及未來能夠成為有效數據來評估全民健身的工作成果。
按照計劃,全國范圍內的數據采集與報送工作將于今年6月30日之前完成,經過對數據的整理分析論證之后,第六次國民體質監測公報計劃于11月對外發布。
監測標準更新 多項運動指標納入監測范圍
隨著近年來我國國民身體素質不斷提高,國民體質監測的核心指標也不斷更新完善。多項與身體健康高度相關的運動指標也首次正式納入到國民體質監測之中。
浙江杭州市在6個主城區設立監測點,對3-79周歲市民開展3200例樣本采集,通過25項核心指標構建市民健康數據庫。
本次監測內容涵蓋身體形態、身體機能、身體素質三大維度,同步采集運動習慣與健康行為指標數據。尤其這次正式加入監測中的運動相關指標吸引了不少市民的關注。
杭州市民 吳曉衛:我第一次參加體質監測,這次測試我平衡有點差。年輕時我就喜歡活動,但也沒有做過專業的測試。平衡這兩年退步挺厲害,取長補短,把短板補起來。
功率車、高抬腿、俯臥撐這些與身體健康高度相關的運動指標被納入到新的標準之中,第六次國民體質監測也是全面使用新版標準后的第一次全國范圍內的體質監測。
浙江體育科學研究所全民健身研究中心主任 薛亮:這個標準出來以后,老百姓能夠更清楚看到自己的薄弱點。在測試現場有一些健身指導者,根據測試報告為老百姓提供一些個性化的運動處方。我們中心目的,一個是讓更多的人接受體質監測,還有就是讓更多的人真正地起來,科學動起來。
國民體質監測為國家健身政策提供數據支持
從2000年開始,我國每五年進行一次國民體質監測工作,以掌握國民體質的變化規律,從而有針對性地制定全民健身政策,為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提供數據支持。
近年來,隨著我國人民群眾健身意識不斷增強,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國民身體素質穩步提升。
從五年前的第五次國民體質監測數據來看,我國全人群體質合格率有所增長,國民體質水平呈現穩步小幅度持續向好趨勢,不過超重肥胖率、部分人群力量素質的下降等趨勢也不容忽視。
國家體育總局體科所 國民體質與科學健身研究中心副主任 馮強:BMI怎么樣,究竟是不是超重肥胖,體內的肌肉和脂肪含量占比各是多少,俯臥撐能做多少,心肺耐力是多少,上下樓喘不喘,其實這些跟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比較重要的身體素質,在我們的體質監測中都能夠有所體現。可以說是我們未來預防慢性病、達到更高水平生活狀態的非常重要的一些前瞻性指標。
專家表示,通過持續25年的國民體質監測,無疑可以更全面地掌握國民身體素質的變化規律,進而評估全民健身工作的成果。同時,也可以更好地發現群眾體育發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為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提供有效支撐和保障,助力健康中國和體育強國建設。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