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是一個地區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是經濟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不可或缺的“推動器”。
改革開放40年來,安徽始終堅持大開放戰略不動搖,上世紀80年代提出“遠學粵閩、近學江浙”,90年代提出“開發皖江、呼應浦東”,“九五”提出“外向帶動”戰略,“十一五”提出“東向發展”戰略,“十二五”提出“開放發展”戰略,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安徽把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作為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開放型經濟實現了從量到質的飛躍,雙向互動、內外聯動的全面開放新格局正逐步形成。
從1063萬美元到630億美元,安徽產品賣向全世界
11月23日,阜陽市首趟鐵海聯運班列正式開通,一列滿載柳編、戶外家具的集裝箱貨運班列從潁南火車站發出,抵達寧波舟山港后,貨物將直接裝船出口歐洲,相較于以往阜陽貨物經南京港、上海港出口歐洲的運輸路線,運輸時間可節省5天至7天,平均每個集裝箱節省運輸成本2800元。
鐵海聯運把出海口搬到家門口,構筑了皖貨出海大通道。 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安徽沒有對外開放口岸,進出口貨物和出入境人員只能從沿海口岸進出。 1980年2月,國務院批準蕪湖口岸對外開放,開啟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安徽直接外運的歷史。歷經近40年發展,安徽對外開放大通道不斷完善,目前已建成國家一類開放口岸7個、居中部第一,建成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4個保稅物流中心 (B型)和22個公共型保稅倉庫,以及12個進境指定口岸,基本實現了省內區域全覆蓋。
改革開放4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安徽依托開放大通道、大平臺和大通關建設,對外貿易快速發展,全省進出口額從1978年的1063萬美元增長到今年預計630億美元,年均增長率約為24.3%。“2018年全省進出口業績企業超過8000家,進出口過億美元企業71家,過10億美元企業達到7家;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占出口總值的比重分別達58%和27.8%,與219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往來。 ”省商務廳副廳長黃英說。
“1978年,我們進出口規模不到2000萬美元,今年預計能達到16億美元,增長了80多倍,貿易結構、商品結構和市場結構也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安糧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曹訓立告訴記者,出口產品從農副產品和糧油食品初級加工產品等為主,到電子產品、機械設備以及輕工產品等工業制成品;市場從過去以港澳臺及東南亞為主實現了“買全球、賣全球”。
從163萬美元到170億美元,產業承接邁向中高端
改革開放,利用外資是最直接最重要的方式之一,能有效帶動我省產業和企業嵌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早在1984年,安利人造革有限公司就成為安徽第一家外商投資企業;1992年,瑞士ABB集團成為我省引入的首家境外世界500強企業。 34年來,安徽利用外資規模不斷擴張、結構不斷優化,實際使用外資從1985年163萬美元增長到今年預計170億美元,年均增長約32.4%,利用外資領域從初期的輕紡、化工工業,逐漸擴展到冶金、機械、電子、汽車等工業,農業以及商業、市政建設、教科文等服務業。
投資環境就像空氣,空氣清新才能吸引更多外資。在各地競相發展、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區域之間的發展競爭,很大程度上是投資環境的比拼。 “安徽著力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加快政府職能轉變,著力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營造了令人信服的營商環境,為我們項目的成功提供了堅實保障。 ”李放表示。
強化市場導向、創新管理模式,營造良好營商環境,40年來,安徽一直在努力。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安徽深入推進開放領域“放管服”改革,深化外資管理和外貿體制改革,積極推行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加快形成,產生了強大的“磁吸效應”。截至目前,我省累計利用外資1048億美元,累計批準設立外資企業逾萬家,有84家境外世界500強企業來皖投資159家企業。
從152萬美元到12億美元,皖企揚帆奔向國際化
近日,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連續8次向社會發布了 “中國跨國公司100大及跨國指數”,安徽省銅陵有色金屬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安徽中鼎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海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3家企業入選,分別比上年上升12、4和4個位次。其中,中鼎跨國指數達到49.73%,高于2018中國跨國公司100大的平均跨國指數33.93個百分點,居全國第8位。
在全球產業布局加快調整的新形勢下,不斷創新開放模式,把高水平引進來和大規模走出去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內外聯動、雙向開放,能更加有效地促進結構調整、產業升級。 “1984年安徽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公司分包中國港灣工程公司的科威特阿拉伯科研中心項目,開啟了安徽對外承包工程的歷程;1997年馬鋼股份公司在香港設立馬鋼香港有限公司,開啟了皖企對外直接投資的歷史,當年安徽實際對外投資152萬美元。 ”省商務廳有關人士介紹說。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企業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支持企業積極穩妥走出去,深入開展產業國際合作交流。目前,海外打拼的皖企有800多家,業務遍及1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達到30多個。 “2018年,全省預計有85家企業在境外投資設立100家企業 (機構),實際對外投資12億美元。對外承包工程實際完成營業額30億美元,為1984年的2727倍。 ”黃英說。
“安糧立足自身40多年的國際貿易資源,利用旗下合肥建工的業務優勢,圍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相對薄弱的現狀,拓展了多個國家的業務,在更廣闊的國際市場上打出了安糧品牌。 ”曹訓立說,走出去不僅對拉動企業規模和效益產生直接作用,而且對企業擴大國際化視野、培養國際化人才、借鑒國際化管理產生更為有效的促進作用,可以有效提升企業的品牌影響力和綜合競爭力,為全面參與國際市場競爭贏得先機。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