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安徽省不斷完善基本公共服務政策體系,切實加大基本公共服務投入,著力推動基層基本公共服務功能建設,基本公共服務保障水平不斷提升。
各項公共事業發展良好
教育事業快速發展。安徽省現有各級各類學校2.1萬所,在校生1192.4萬人,專任教師65.4萬人。學前三年毛入園率85.9%,高于全國6.3個百分點。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入學率保持在99%以上,義務教育鞏固率93.8%。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0.5%,高于全國2.2個百分點。
醫療衛生事業健康發展。安徽省每千人衛生技術人員、執業(助理)醫師、注冊護士、床位數分別為5.07名、1.95名、2.23名和4.94張。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6.4歲,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嬰兒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分別下降至4.09‰、16.42/10萬,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文化事業創新發展。公共文化設施不斷完善,安徽省美術館、文化館新館等重點文化場館規劃建設,一批市縣“三館”提檔升級。公共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實施,“三館一院聯盟”、縣域公共圖書服務一體化不斷深化。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穩步推進。
養老事業穩步發展。安徽全省共有各類養老機構2501家,床位35.6萬張,千人床位數36張。城市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配建率達到73%,農村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超過50%。
區域合作提供重要支撐共建共享取得積極進展
能取得這樣的成績,與安徽省一直重視區域之間的合作發展有很大關系。
具體而言,區域教育合作不斷加快。一是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開展優質數字教育資源開發與應用,共同推進中小學校園網建設、網絡教研、遠程培訓、遠程課堂教學等在線交流活動,開展網絡結對共建。構建高校大型儀器設備免費共享平臺,促進區域高校合作,提高設備利用率。打造高校圖書館聯盟,共建以數字資源為主體的區域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平臺。二是加強產教融合平臺建設。積極推進與長江經濟帶省市職業教育交流合作。通過互派教師任教、互派干部掛職、共同制定教學標準、聯合開發課程教材、合作建設實訓基地等方式,推進課程互選、學分互認、基地共享,促進職業院校辦學水平不斷提升。三是推動優質高校合作。推動中國科技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與上海、南京、武漢等地優質高校合作,互設分校、分支機構。鼓勵上海、南京、武漢等地優質高校在安徽省增加招生計劃,為長江城市帶發展提供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
醫療衛生協作不斷加強。一是積極參與區域醫療合作。積極支持各醫療機構參與區域合作,省立醫院作為牽頭單位,帶動安徽省25家三級醫院加入長江三角洲城市群醫院協同發展戰略聯盟,發展區域醫聯體,落實分級診療,實現與長三角頂級醫院無縫對接。省兒童醫院作為牽頭單位,積極參與籌建長三角地區兒童醫療聯盟。二是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水平。多渠道爭取資金,支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改善基層服務條件。三是持續深入推進綜合醫改。將綜合醫改納入全省全面深化改革總體部署,多措并舉,深入推動醫改工作。四是支持鼓勵社會辦醫。制定出臺促進社會辦醫加快發展若干政策措施,將社會辦醫審批權限下放到市縣,鼓勵支持社會力量提供醫療衛生服務供給。
公共文化協同得到促進。積極參加長江經濟帶文化交流,參與籌建了長三角地區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范區聯盟,省圖書館參加了長三角地區有聲閱讀聯盟。落實中國非遺傳承人群研修研培計劃,三省一市互建教育平臺,交流輸送學員。近三年向浙江職業藝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上海同濟大學等多所高校輸送非遺傳承人學員二十余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為浙江省舉辦富陽竹紙研修班;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為黃山舉辦徽州雕刻培訓班。
區域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一是推進醫保區域協作。居民醫保方面,與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簽署協議,在醫保異地就醫費用結算、關系轉移接續和定點醫療機構互認等方面開展全面合作。目前,全省17個(含省直)統籌地區與長三角地區全面開通異地就醫結算網絡,共有244家醫療機構接入國家結算平臺。新農合方面,依托縣級結算平臺與省外醫療機構通過“點對點”方式開展跨省即時結報;依托國家新農合結算平臺與省外醫療機構通過“點到面”方式開通跨省即時結報。目前,省內患者可在全國2539個省外醫療機構開通跨省結報;省立醫院等10家省級醫院實現了新農合結算平臺與省級平臺、國家平臺的互聯互通,成為安徽省首批提供跨省就醫即時結報服務醫院。二是全面提升養老保險服務。建立全省社會保險待遇資格網上協助認證系統,與長三角地區實現異地居住退休人員信息核實全過程信息化、標準化管理。推行網絡認證模式,運用人臉、指紋識別和互聯網視頻以及微信等技術手段,提升協助認證效率。
養老區域合作穩步推進。共同籌辦首屆長三角民政論壇,發布《長三角區域養老合作與發展·上海共識》,與上海、江蘇、浙江等地啟動全面戰略合作,推進長三角地區養老合作與發展。三省一市將圍繞加強協作協商、統一統計口徑、強化相互認證、便利異地養老、發展養老產業、強化聯動監管、開發人力資源、促進科研培訓等八個方面,推動資源共享、機制共建,努力實現高品質養老服務的共享發展。積極引進長江經濟帶沿線城市企業來安徽省開展養老服務。銅陵市引進江蘇三胞建設運營市級養老服務信息平臺,引進湖南養老品牌機構運營區級養老服務中心;安慶市引進上海鄰鹿開展上門照護服務。
區域合作將進一步增強
關于今后的發展思路,安徽省將區域合作放到了一個重要的位置。
一是加快區域教育合作。進一步加大區域統籌力度,實施相關發展規劃、管理模式、重大專項“三個對接”,突出做好關鍵性、基礎性、前瞻性制度建設,統籌完善長江經濟帶教育政策支持體系。探索建立長三角跨區域聯合實驗室,形成需求導向的聯合共管機制。搭建職業教育一體化協同發展平臺,探索聯合建立涵蓋行業企業的職業教育集團。共建基礎教育校長及教師培訓聯動平臺,開展相關師資培訓和異地交流任職。聯合開發區域教育現代化、教育質量評價指標體系。
二是加強醫療衛生協作。支持長江經濟帶地區高水平醫院到安徽省開辦分院,或參與醫療合作,舉辦專科醫療機構。拓展區域醫院發展聯盟和醫療聯盟合作范圍,加強醫院間人員交流和技術合作。強化基層人才隊伍建設,定期選派基層全科醫生赴長江經濟帶先進地區和高水平醫院進修學習。加快醫療信息化建設,統籌推進省級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建設,努力實現區域間健康醫療大數據共建共享。
三是促進公共文化協同。推進公共文化機構法人治理結構試點。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單位聯盟活動,打造圖書館聯盟服務品牌,生產讀者活動衍生文化產品,建立健全“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區域聯動、服務基層”的文化館聯盟長效運作機制。推進縣域公共圖書總分館制,形成全面覆蓋、均等便捷、實用高效的公共圖書服務體系。在中國非遺傳統技藝大展期間,策劃實施三省一市非遺交流展覽及非遺傳承保護合作共建。深入挖掘開發八百里皖江沿線豐富的文化資源,轉化為產業資源和發展優勢,構建皖江文化產業帶。積極爭取列入國家文化產業發展戰略,享受藏羌彝文化產業走廊、絲綢之路文化產業帶同等支持政策。
四是進一步完善區域社會保障體系。鞏固完善醫保業務協作長效機制,建立更高、更深層次的醫保業務協同平臺。完善異地就醫政策,加強醫保服務與管理。加強異地就醫信息系統建設,擴大直接結算范圍,統一經辦規程,提升結算數量、質量與效率。落實就醫地對異地就醫服務的監管責任,共同維護醫保基金安全。繼續做好醫保關系轉移接續服務工作。加強養老保險區域合作,拓展職工養老保險待遇資格異地認證內容。
五是不斷推進養老區域合作。逐步探索老年照護需求評估結果、養老護理員從業資格的互認互通。研究建立養老服務補貼異地結算機制。構建區域養老信息咨詢、信息發布及行業服務管理平臺。共同打造助推養老產業發展平臺,制定區域內產業資本和品牌機構進入當地養老市場指引。推進區域養老智慧服務體系建設。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