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桐城市以黨建為引領,通過聚焦組織力、思想力、發展力、向心力,將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脫貧攻堅內生動力,助推扶貧民生工程落地見效。
一是聚焦“組織力”,配強班子隊伍。建設“帶頭人”隊伍,順利完成2018年村“兩委”換屆,換屆后村班子成員平均年齡40.8歲,下降8歲,大專及以上學歷占比47.9%。新一屆“兩委”班子中既有基層經驗豐富、熟悉農村工作的干部,又有文化素質高的年輕干部,帶領村級各項工作穩步推進。突出培訓教育,市鎮兩級舉辦村干部業務知識培訓班約20余次,先后組織村兩委、駐村扶貧工作隊赴浙江、合肥、岳西考察學習或掛職鍛煉,提升工作水平。同時開展為民便民服務,充分發揮黨群服務中心功能,實現為民服務全程代理,要求村“兩委”每月走訪農戶不少于15戶,幫助解決實際困難。
二是聚焦“思想力”,加強政策宣傳。實施扶貧民生工程,圍繞宣傳黨建引領扶貧實施內容和意義,提升群眾知曉率。村級以黨員大會、扶貧夜校、黨員活動日等載體,向各級黨員群眾進行政策宣傳。充分運用廣播、電視、網絡、報紙等新聞媒介,宣傳民生工程政策、進展情況、工作成效、積極評價,現場解答群眾提問,讓群眾切實感受到民生工程的實惠。創新宣傳方式,結合送戲下鄉、送電影下鄉等惠民工程,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提升群眾滿意度。
三是聚焦“發展力”,建強集體經濟。實施扶貧民生工程,核心在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圍繞激發村級發展內生動力,實現集體經濟長效發展。通過實施“三年強村”計劃,利用新改擴建村級集體標準化廠房、光伏電站、集體茶園、特色種養殖等方式發展村級集體經濟項目,激發村級發展內生動力,“多條腿”跨步走在集體經濟發展道路上。目前26個貧困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全部達到20萬元以上,其中30萬元以上24個,50萬元以上2個。
四是聚焦“向心力”,增強扶貧實效。實施民生工程,要點在落實惠農政策,圍繞“兩不愁三保障”開展大排查,進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村民獲得感和幸福感。在各方幫扶下,道路拓寬、小型水利工程建設、村莊綠化亮化等多項惠民工程實實在在地改善了群眾的生產生活。產業興旺、生活富裕、生態宜居的農村景象生動詮釋了該市黨建引領扶貧民生工程的顯著成效。
責任編輯:王振華